醫管局無意審批病人居港日數 議員轟回流醫病「食窮我哋特區政府」
立法會今(8日)就應否限制移民港人回流香港醫病進行質詢,有議員以「外人」形容移民港人,並質疑當局「對外人就非常之慷慨」、「食窮我哋特區政府」,又擔心財赤下「慷立稅人之慨」。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回應,指「外人」定義會有疑問,強調醫管局暫時無意審批持香港身份證病人的居港日數,認為無論對醫護人員,甚至對750萬市民都會是沉重壓力。
目前持有效香港身份證的人士,以及屬於香港市民的11歲以下兒童,都符合資格使用資助公營醫療服務。盧寵茂指出,醫管局現時無要求病人提供居港或離港天數的資料,所以無法就「回流醫病」作出統計。
民建聯議員梁熙提倡政府限制已移民人士「回流醫病」,質疑當局一直不收集和統計相關數字,認為社會聲音在討論財政赤字時,考慮應否削減長者2元乘車優惠,卻不處理「回流醫病」,是「對自己人非常嚴苛﹐對外人就非常慷慨,津貼佢哋回流返嚟香港醫病,食窮我哋特區政府」。
他又質問當局可否「刀口向外」,讓一分一毫的公帑,都用在香港市民身上,而非用於移民人士身上。他又批評,「回流醫病」已是公開秘密,為何當局一直「視而不見」,不展開相關研究,檢視有多少人回流「濫用公共資源或福利」。
盧寵茂回應,「對外人嘅定義會有一個疑問喺度」,如何釐定持有香港身份證的人是一個「外人」,「特別用刀口向外,似乎我覺得係重咗啲」,重申「希望照顧好曾經喺香港嘅市民」。
民建聯議員陳克勤認為,公營醫療資源緊張,公帑應用於居住在香港的市民身上,又稱明白局長是「醫者父母心」﹐但在財赤下,做法似乎是「慷立稅人之慨」。
醫務衞生局稱無回流數字 議員批「無數字唔代表回流醫病問題唔嚴重」
盧寵茂重申,醫療服務有急切性和偶發性,與「派錢」性質的社會福利不同,因為領取長者津貼、綜援或消費券等福利金是年度性,可按年評估。他稱,醫療服務不會一年申請一次,除非全港市民「每年申請一張卡去證明自己過去一年在香港居住」才去接受醫療服務,因此無意推行審批機制。
他反問,「全香港750萬市民都有一日可能會病,係咪大家想每一次你去睇醫生嘅時候,都要問你,你過去一年,喺香港住左幾耐呢?」 他補充,考慮到移民人士有資格回流並留港居住,限制其使用醫療服務在執行上一定會有阻滯,無論對醫護人員,甚至對全港市民都會是沉重壓力。
盧寵茂主動指出,坊間說回流醫病是一個很沉重的數字,雖暫時沒有此統計,但據初步觀察比例有多高,是否如坊間所說般嚴重,「我哋有一個問號喺度」。
選委界議員陳凱欣反駁,當局沒有統計數字不代表「回流醫病」問題不嚴重和不存在。她建議目前只按是否持有香港身份證制定兩種價格的醫管局,研究增加收費彈性,例如半私家價格,將公共資源留給長期在港人士。
盧寵茂表示,香港近九成人口依賴公營醫療服務,醫管局平均資助高達97%,而香港醫療的經常性開支只佔本地生產總值(GDP)約3.9%﹐在人口結構相近的其他發達經濟體,屬於較低。
相關文章
- 港聞港人北上求醫 深圳網民:「別佔內地便宜」2024-03-29
- 港聞離散調查:近4成移英港人陷社交孤立 不足3%想回流香港2023-08-23
- 港聞陳國基稱不少移民港人已回流 梁啟智引機場數據:三年流出53萬人2023-07-03
- 港聞楊永杰擔心中國客「走數」增壞賬 盧寵茂:好難諗到內地人有醫學需要跨境白車嚟香港2024-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