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會訂新守則 議員形容字眼有啲似中共黨紀?

立法會將制訂新的《立法會議員守則》,在現行《議事規則》基礎上引入對議員的操守和表現要求,亦會設立「立法會監察委員會」實施處分機制,嚴重者可停職停薪。有消息引述議員認為,監察委員會猶如中共的「紀律檢查委員會」,用來「警醒」議員檢點做事不要「亂來」。亦有議員形容新守則有不少中國常用字眼「有啲似內地黨紀」,估計有「更高層次」人士參與制訂。
簡報會嚴格保密 主席要求不可披露內容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上周五(25日)向全體議員講解新守則內容,綜合傳媒報道,據悉簡報會嚴格保密,出席議員都要收起手機,長達20頁的Powerpoint投影片沒有文件副本,議員只可親身抄錄並不可拍照,梁君彥亦在會上要求議員不能向外披露簡報內容。
報道引述議員指,今次制定《守則》十分機密、突如其來,更有議員形容是「從天而降」,但有議員認為立法會做事毋須太過「神秘」,應該更公開透明。
梁君彥:沒有最好 只有更好
《光傳媒》上周曾報道,立法會正醞釀修改《議事規則》,以設立網上議員成績表、監察委員會、及將利益申報機制與行會成員看齊等,提升議政能力。根據梁君彥的最新說法,議員「自覺意識到要有更多擔當」,須對自己有更高要求,加強自我監督,自我完善履職制度,回應國家和香港社會各界的期望。又稱本着「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不斷精益求精。因此在現行《議事規則》的基礎上,制定一套新的《立法會議員守則》,期望在下屆立法會實施。
梁君彥指出,新守則訂明對議員行為操守及工作表現的要求,例如須出席會議和參與表決、與社會各界聯繫、定期提交工作報告等。另外,就議員不當行為的嚴重程度,設立處分機制,以及改進議員利益申報機制等,並將「議員個人利益監察委員會」的職能會擴大,改名為「立法會監察委員會」。
傳媒引述議員消息,由13名議員組成的監察委員會接受「實名舉報」,調查及懲處議員的不當行為。據了解,委員會分為兩組,有3名指定委員及10名由議員互選的委員,3名指定委員是梁君彥、內會主席李慧琼及「班長」廖長江,在委員會接獲投訴後,會先由該3位委員初步確定是否受理,受理即交由委員會調查。如果投訴成立,委員會可發出口頭或書面警告,若嚴重情況則可交全體議員決定是否需停薪停職。消息指,委員會不會接納匿名投訴,避免誣告,而傳媒披露議員不當行為的話,梁君彥則沒有明確答覆委員會會否主動調查。
議員:字眼有啲似內地黨紀 估計有「更高層次」人士參與
《明報》引述建制派透露,建制內部對今屆議員的表現有頗多非議,議會內亦有關於個別議員有關桃色緋聞、收受地產商利益等傳言。報道稱有議員形容委員會的作用就像中共中央的「紀律檢查委員會」,處理一些未到違法程度的行為問題,亦可「警醒」一下議員,做事要檢點不要「亂來」,也有人認為議員「咁大個人」,「自律」比「他律」更好。有議員則分析,若去到被委員會調查,應該已經辭職,認為委員會只是「做個樣」而已。
另一方面,多名議員向《星島日報》表示,是次行動醞釀了一段時間,相信背後或有人「發功」,估計有「更高層次」人士參與或過目。議員更留意到,新守則簡介內容有不少中國常用字眼,例如「全面落實」、「當家人」等,「有啲似內地黨紀」。梁君彥上周被問及新措施是否出於中央或中聯辦指示時重申,立法會要有「自我要求」,市民、傳媒亦會監察議會。
多名議員實名支持新守則 促進良政善治
立法會議員個人利益監察委員會主席吳永嘉接受《文匯報》專訪時表示,是次改革「有助進一步深化愛國者治港的制度優勢」,監察議員言行會否損害立法會形象外,強調「國家安全永遠沒有句號」,需確保議員言行符合維護國家安全的高標準等。吳永嘉指出,立法會監察政府施政的角色,不等於「為反對而反對」,議員反對某項政策時,應一併提出改進方案,提出政策建議時應「基於研究而非空談批評」,「希望議員不僅『挑錯』,更要提出建設性方案,真正協助特區政府解決問題」。
多名議員實名支持建議,議事規則委員會副主席梁美芬認為,新守則有助明確指導新議員履行職責,雖只詳細規範最低要求,惟議員應積極議政、提出建設性方案、監督配合政府工作,交出「靚麗的成績表」。議員個人利益監察委員會委員黃國則認為,新守則明確要求議員需在言行中維護國家安全和香港的憲制秩序,杜絕「泛政治化」重臨議會,避免立法會內耗,促進良政善治。
相關文章
- 港聞立法會擬修改《議事規則》 設成績表系統、監察委員會2025-04-23
- 港聞《星島》專訪〡李家超論愛國者治港優越性:左手掂右手 「啪」一聲先有得響2024-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