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保留首長職級設新頭銜維護國安 議員關注教師「斷層」、質疑教育資源沒成效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今(2日)討論改善公營學校教師及行政人手,以及保留首長職級五年,並增設頭銜,協助維護國家安全和推廣國安教育。多名議員在會上關注教師流失和行業「斷層」問題,亦有議員質疑教育局投放資源增多,但未有KPI顯示投放資源後的成效。 

葉劉:資源投放多 沒有KPI? 

新民黨葉劉淑儀指出,上屆特首上任後在教育方面投放大量資源,包括增加教席、調高薪酬,但質疑「有資源,冇KPI?」她提到,國際測試反映香港學生表現下滑,教師語文能力亦未見明顯改善,「唔可以淨係靠揼錢」。她舉例,當年「羅富國師範學院」的師資甚至是來自中國大陸,「但教得非常好」。她認為,現時教師「學位高咗,但能力低咗」,強調反對單靠資源解決教育問題。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隨着社會不斷發展,「新環境」、「新政策」需額外人手配合,故此增加教師資源屬於必要調整。她指出,部分教育成果可透過KPI量度,但並非所有都是「立竿見影」,有些需要「百年樹人」,需長時間等待成果。至於教師全面學位化,她認為反映社會整體教育水平提升,「以前好多家長都唔係高學歷、唔係專業人士」,但如今社會對教育有更高期望,是整體發展的必然趨勢。

教師流失率每學年過千人  議員憂  「斷層」

選委界陸翰民指,過去三年已有接近一萬多名教師流失。他認為,雖然有新血加入,但要維持教育效能,仍需有經驗的中層教師「坐陣」,以免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並強調需積極「挽留中層教師、搶人才、留人才」。

教育界朱國強則舉例指,有學校大部分英文科老師離職,甚至出現中、英、數三科主任同時離職的情況,擔心教學質素受影響,追問當局有何具體措施應對教師「斷層」問題。

經民聯梁美芬則指出,司法機構已將退休年齡延至65歲,認為教育界亦應跟隨。梁指,「2019年確實我哋要正視,有唔少老師移民」,導致人手斷層,情況不容忽視。她關注政府有否跨部門協調處理問題,又提出在吸納高端人才的同時,「嗰啲子女係咪可以填補到人口下降的空間」,形容學童人數下降的壓力「殺到嚟」。

蔡若蓮回應指,已透過改善教師薪酬待遇挽留人才,亦有以跨部門工作協調改善問題。 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周文港則呼籲議員要對年資淺的教師有信心,指「周文港都年輕過」。

受聘於公營學校核准編制內學位教師

年份教師人數流失人數流失率(%)
小學(官方及資助) 
2022/231940015207.6
2023/241902012606.5
2024/25 1866010705.6
中學(官立、資助及按位津貼)
2022/231928018309.0
2023/241934013507.0
2024/25 193101150 5.9
特殊學校
2022/23194022011.4
2023/2420001809.3
2024/25 20501507.7
資料來源:立法會文件


教育局倡保留首長職級5年 稱工作「敏感而複雜」 警惕「軟對抗潛流」

另外,教育局文件亦建議將原本於今年9月結束的3個有時限的首長級職位任期,保留5年,並設新頭銜,包括首席助理秘書長(學校管治與效率)一職。教育局稱,該職位工作性質「敏感而複雜」,需較高層首長級人員持續領導,以協助推展維護國家安全和國安教育等,亦透露將開展專項行動,讓學校高度警惕「軟對抗潛流」。

文件中提出,自2025/26學年起,教育局將透過增加《國家安全:學校自評檢視表》中的必要項目,以提高學校對維護學校國家安全關鍵要素的重視,加強「學校國家安全的防線」。 此外,該職位亦要負責監督國民教育活動。文件又指,估計每年預計參與「心繫家國」系列及聯校國民教育活動人數將提高,以反映規模和普及程度的擴展,但亦需要首長級人員提供「更高層次的督導」和「更密切的指示」。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