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  

末代民選區議員|保存尊嚴棄參選「費時同佢癲」 卸任賣烏克蘭特產支援當地

來屆區議會的提名期在上月30日完結,399名參選人無一來自民主派。大埔區議員譚爾培直言對新選舉制度感到失望,就連建制陣營田北辰「實政圓桌」派出的多名參選人也無法取得提名,「明明只係小圈子,但夾硬要話係選舉」。他自嘲:「咁我憑咩(入閘)?」

他指,當候選人爭取提名時要講愛國、要「討好威權」才能有資格參選,自己決定放棄角逐連任,「咁樣攞提名實在有損尊嚴,費時同佢癲」。

而31歲的屯門區議會副主席黃丹晴被問到為何不參選時,同樣以田北辰「實政圓桌」為例。他說田北辰作為建制派一員,只是在一些議題表現得和港府不咬弦,也無法「入閘」,「只要你唔聽話,不論咩程度,都唔會畀你入嚟(區議會),我哋呢啲民主派、本土派更加唔駛諗啩」。

訪問期間仍是提名期,最終民主黨、民協因為沒有取得足夠的「三會」委員提名無法參選。

黃丹晴預計未來區議會的性質將有巨大改變,「我哋呢屆區議員大部分都係由市民選出嚟,我哋嘅服務對象就係呢班選民、市民。但而家嗰套制度加咗一大批委任同非民選成員,佢哋自然就唔係為市民服務,而係政府啦;即使剩低有啲所謂民選,過得『三會』提名點都係親政府啦,咁個區議會都已經變咗係『政府嘅延伸(機構)』,仲邊會去聽市民嘅聲音?」

黃丹晴直言,當初他在雨傘運動後選擇成立地區組織「屯門社區網絡」,而非直接參選立法會或像其他「傘後團體」傾向關注大政治議題,就是希望讓更多街坊認識自己的政治倡議,而地區工作正是一個合適的切入渠道,在反映市民訴求之餘,也讓他們了解一個理想的社區、理想的香港應當如何。他認為,既然區議會不再面向市民,變成「政府的延伸」時,自己也再沒有留下的意義。

譚爾培:卸任後賣特產援烏克蘭 「做可以做到嘅事」

對譚爾培來說,他也很想在卸任區議員後繼續跟進本土議題,但直言按照目前的社會狀況,民主派的確很難,甚至不被允許參與政策討論或制訂,「根本無插手空間」。在有限的空限下,除了繼續關注社區事務、推動區內環保回收外,他決定另覓出路,經營銷售烏克蘭特產的小生意。

去年底,他遠赴烏克蘭當了一個月左右義工,回港後便思考可以如何讓香港人也能為當地出一分力,遂與當地朋友合作採購特產,再運至香港售賣。他認為幫助烏克蘭是「值得做」,亦是在香港當前局勢下「仍然做得到」的人道支援工作,「我都唔想完全放棄香港議題,但而家真係唔容易,唯有做我目前能力可以做到嘅事」。

黃丹晴:前路茫茫 但會努力生活

黃丹晴是社工出身,他坦言對卸任後的前途感到迷茫,早前已有聽聞一些有社工背景的區議員求職遇到困難,亦耳聞一些機構明言不會聘請前區議員。原本他已經預備轉換跑道,「想做嗰一行但(之前)有兄弟被人拉咗」,他沒有明言是哪個行業,但肯定是少了一個選項。

儘管如此,他卻表明沒有打算移民。他承認確實前路茫茫,亦有很多掙扎,但當回想起在2021年政府「放風」要追討區議員薪津,甚至有傳當局會藉「不符宣誓要求」而以《國安法》控告。那些風聲鶴唳的日子也都捱過了,現在不少朋友還在香港,甚至戰友仍在還柙,依然很努力地生活時,他相信自己能挺過去的。

無悔4年區議會工作 為社區帶來改變

4年區議員生涯走到尾聲,二人也不約而同承認3年疫情打亂了很多原有的工作計劃。然而,他們都未有後悔成為區議員。譚爾培指這4年內做好本份,為街坊跟進地區事務、調解紛爭,亦成功推動居民養成廢物回收的習慣,「可能影響唔大,但真係有做嘢、有留低啲嘢」。

而黃丹晴最感自豪的,是協助居民推翻多年來管理不善的山景邨業主立案法團,更成功令「大媽」絕跡屯門公園,還原一個寧靜舒適的公園。他認為這些地區議題,若非有區議員「牌頭」,就無法引起媒體關注,「總需要有人喺制度入面為市民發聲,直至呢一刻我都係咁認為,只係將來個制度唔再係咁」。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