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港府懸紅通緝、前「法政匯思」召集人任建峰去年被列為「潛逃者」,港府上月刊憲將他從香港律師登記冊除名。香港律師會日前發聲明指紀律審裁組裁決並非基於刑事罪行或政治觀點。8個來自英國、歐洲、加拿大等國際法律團體昨(3日)發聲明,指港府違反國際標準,以脅迫手段懲罰任建峰的倡議,打壓異見聲音,是香港律師因捍衛法治而面臨恐嚇的首例。
聯署聲明的組織包括荷蘭Lawyers for Lawyers、英格蘭及威爾斯律師公會、國際律師協會人權研究所、歐洲律師協會與律師公會理事會、亞洲律師網絡、加拿大律師權利觀察、英格蘭及威爾斯律師人權委員會、英國The Rights Practice。
聲明指出,這是《國安法》實施以來,首宗律師因公開評論香港司法獨立及人權侵犯而被除牌的案例,屬於對律師最嚴厲的紀律制裁(disciplinary sanction)。任建峰持續公開發表關注香港司法獨立和人權被侵害的言論,自2023年5月參與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聽證會後,對其打壓更為加劇。
今年1月,香港律師會收到投訴,指控他「行為有損律師專業」,主要針對其在CECC聽證會的言論,最終7月被律師紀律審裁組裁定他「專業失當」,將其除名。任建峰本人並未參與審裁,理由是「香港現行法律與政治環境」已使正當程序無從保障,而基於長期遭針對,他亦對制度完整性失去信心。
聲明又指,任建峰強調其證詞是基於原則的倡議行為,符合國際標準對律師就公共議題發聲的保障,同時也是其道德及專業責任,旨在揭示制度不公和法治侵害。港府針對法律專人士及海外異見者的跨境鎮壓日益嚴重,任建峰被通緝後,曾收到匿名傳單呼籲綁架他,又遭不明組織提出可疑稅務要求,更遭懲罰性資產凍結,被剝奪自由聘請律師或親身抗辯的權利。
聲明強調,這些脅迫手段旨在懲罰他的持續倡議,透過恐嚇、監控及法律武器化,壓制海外異見聲音。他的遭遇反映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趨勢:港府正將境內的打壓延伸至境外司法管轄區。而針對吊銷任建峰律師牌照,聲明指出此處分違反多項國際標準,包括《世界人權宣言》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批港府違反《聯合國律師角色基本原則》 對法律界造成寒蟬效應
特別是《聯合國律師角色基本原則》(下稱《原則》)明確規定律師有表達自由的權利,可就法律、司法與人權議題參與公共辯論,任建峰在CECC的言論完全屬於此範疇。懲罰律師行使受保護的言論,尤其涉及法治與司法公正,對整個法律界造成寒蟬效應。
另外,將任定性為「潛逃者」、凍結資產及懸紅通緝,明顯違反《原則》中「律師必須能不受恐嚇、騷擾或不當干預」的標準。而律師紀律審裁組以「缺席審理」進行,無視任建峰明言因香港政治環境無法參與,加上懸紅與資產凍結亦妨礙他聘請合適的律師代表,同時亦違反《原則》中「紀律程序必須尊重正當程序及公正性」的標準。
聲明呼籲港府立即無條件撤銷對任建峰的除牌,停止一切針對法律專業人士的恐嚇、騷擾及監控,無論在香港境內或境外。又敦促國際社會公開譴責對任建峰的除牌及對律師具政治動機的打壓,以及在所有相關雙邊及多邊場合,向香港及中國當局提出此案。
聲明最後強調,與任建峰及所有壓迫下仍捍衛法治、反對不義、維護人權的法律專業人士,堅定站在一起。「對一名律師聲音的攻擊,就是對整個法律專業——以及正義基本原則——的攻擊」。
任建峰被「釘牌」時序
任建峰在社交平台重申,除牌事件不只是關乎他個人,更反映香港法治和人權的現況,全世界現在都在注視。翻查資料,律政司長林定國前年向律師會投訴任建峰,指任在2023年出席CECC聽證會,並在口頭及書面證詞請求美國政府對曾參與國家安全及政治相關案件的香港法官、檢控人員實施制裁。
律師會紀律審裁組於本年7月裁定,其不當行為屬「重大和嚴重」,將他從律師登記冊除名,以及令其於限期前支付合共81.7萬元律師費、事務費用等。港府則在8月22日刊憲公布,按紀律審裁組裁定,將他從登記冊除名。
澳洲律師理事會於一天後發表聲明,指任建峰長期因倡議人權與法治而遭受到持續性的恐嚇與騷擾,並密切關注港府針對人權捍衛者與律師的報復行動,尤其是在批評香港基本權利被侵蝕與法治惡化方面。
香港律師會在本月1日發聲明指,「律師紀律審裁組」的裁斷「僅基於任先生的專業操守,而非基於任何涉嫌刑事罪行或政治觀點」,並重申律師作為法院人員,「必須維護專業誠信和法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