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評論:中國經濟「日本化」 較90年代泡沫經濟更失衡
著名金融史作家Edward Chancellor今日投稿《路透社》,指中國經濟失衡比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更糟糕。他指,中國房地產總值約為國內GDP的5.5倍,較日本房地產泡沫頂峰時4.8倍更高;而中國現時人均GDP僅達1990年日本的一半,但私人部門債務佔GDP水平卻更高。他分析,日本社會在失落的十年保持了凝聚力,而中共統治下社會動盪更加明顯,又預期中國在全球GDP佔比會逐漸下降。
Edward Chancellor畢業於劍橋大學及牛津大學,主修歷史。曾於波士頓GMO資產管理公司擔任投資策略師,是著名的財經、金融史作家。《路透社》今日刊登他的評論文章,標題為「中國領導人加速走向『日本化』」(China’s leaders speed towards Japanisation)。
「日本化」是指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爆破,跌入「失落的十年」,近年外界關注中國房地產市場危機,會否重蹈日本當年的覆轍。Edward Chancellor在文章大膽直言,中國經濟情況較90年代的日本泡沫經濟更失衡(Its economy is far more unbalanced than Japan’s was at the end of the bubble economy.)。
他引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指中國投資佔GDP約42%,比1990年的日本高出約6個百分點,而房地產泡沫似乎比日本更為極端,中國房地產去年底佔全球房地產市值逾四分之一,達到380萬億美元。換言之,中國的房地產總值約為國內GDP的5.5倍。相比之下,日本的房地產泡沫在頂峰時約為GDP的4.8倍。
大量投資房地產同時,中國家庭消費相對疲弱。文章指中國家庭消費僅佔GDP的38%,但在日本泡沫經濟末期,家庭消費佔GDP逾50%。
而根據國際結算銀行的數據,中國的私營部門信貸(private sector credit)在今年初達到了GDP的227%,比日本1993年的高峰水平高出約13個百分點。文章指,一般情況較富裕的國家能夠承受更多的債務,但現時中國的人均GDP水平僅達到1990年日本的一半。
習近平削弱中國增長的引擎
Edward Chancellor認為,如果中國要償還其巨額債務,並避免日本式的「失落十年」,必須改善資本配置。不過,他認為習近平領導下卻走向相反方向,包括現時中國官方設定GDP目標有問題,尤其是鼓勵官員過度投資於基礎設施,加上私營企業遭打壓,獲得的銀行信貸份額越來越少。
加上北京當局模糊了私人企業和國家之間的界限,每家公司都必須成立一個小組,確保業務運營符合中共的優先事項,《國家安全法》規定每個中國公民都必須協助情報部門,削弱外界對中國企業的信任。而「戰狼外交」和威嚇台灣的行為亦進一步削弱西方與中國做生意的意願。
相比之下,即使日本當年泡沫經濟破裂後跌入「失落的十年」,經歷了三次銀行危機和僵屍企業激增,但日本社會仍然保持了凝聚力,企業仍是股東最終控制的私人實體,能繼續自由出口、交換技術和收購西方公司,也沒有對全球貿易體系構成威脅。
文章引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教授黃亞生指,習近平削弱了中國增長的引擎,包括私營部門、全球化和地方政府的自主決策權。Edward Chancellor形容,北京遲遲未採取行動來緊縮泡沫,導致了房地產市場的崩潰,使中國走得更接近崩潰的邊緣。
他指,日本在1990年的全球GDP佔比17%,其後下降到7%。而按照目前的趨勢,中國的經濟也朝着相同的方向發展。
近年外界日益關注中國經濟會否陷入「日本化」。國際貨幣基金(IMF)早前指出,中國需要適當政策,避免陷入類似日本的經濟低潮。
日本前財務省財務官渡邊博史(Hiroshi Watanabe)早前接受訪問指,過去中國的政策制定者急切研究如何避免「日本式」的泡沫經濟破滅,以及後續帶來的通縮與經濟停滯,但相關研究直到2015年戛然而止。他認為,在習近平的領導之下,中國可能將注意力從經濟移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