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中派鈴木英司憶6年在華冤獄 指責日本情報機構害同胞陷險境

日中青年經濟文化交流協會前會長鈴木英司因間諜罪在中國服刑6年後,向日本媒體道出當年「被定罪」的真相。他表示,當年與日本公安調查廳(PSIA)有過幾次晚餐接觸後,中方將這些社交行為,與他跟中國外交官員的日常對話串連起來,認定他是日本間諜。鈴木英司警告,日本情報人員的接觸「是他被捕的直接原因」,而日方「這樣接觸每個熟悉中國的人」,無形中增加了日本人被捕風險,所有在華生活或經商的日本公民,都可能要面對這類隨時被捕的危險。
現年68歲的鈴木英司,曾任日中青年交流協會(JCYA)會長,是資深中國問題專家。他最近接受《日經新聞》訪問時憶述,日本公安調查廳一名官員早年透過熟人與他聯絡,兩人在日本每月大概相約晚餐一次,有幾次對方曾給他數萬日圓(以現時匯率計算,一萬日圓折合約520港元),但這些錢純粹用於交通費。
與情報人員晚餐換6年牢獄
日本公安調查廳隸屬日本法務省,主要負責國內公共安全情報與反極端組織監測,並非專職的對外諜報機構。鈴木說:「從未有人以金錢要求我搜集中方情報。回望過去,正是與公安調查廳的接觸直接導致我被捕,我深感後悔」。
這些接觸確實也挑動了北京的神經。2016年7月,中國國家安全部突然以「涉嫌間諜活動」拘留鈴木,當局起初在指定地點監視居住7個月,其後才正式拘捕落案。2019年法院裁定鈴木違反《反間諜法》罪成,判處6年監禁,鈴木2022年10月才刑滿返日。
北京談話成致命導火線
鈴木表示,中方認定他「作為日本情報機構的代理人,危害了中國的國家安全」,而被捕的真正導火線,是他與中國外交部一名高級官員的對話,當日的話題涉及北韓已故領導人金正日妹夫張成澤2013年遭處決的新聞,以及中朝關係走向。中國當局將這段對話,與他過往與公安調查廳的接觸串連起來,認定他是日本派來的間諜。
審訊期間,中方更出示鈴木與公安調查廳人員的合照,使鈴木質疑情報外洩來源,「中方如何得知我與公安調查廳吃飯?這顯示對方的情報網絡滲透很深」。鈴木強調,從未有人以金錢要求他搜集中方情報,「回望過去,正是公安調查廳與我接觸,我才遭到逮捕,我深感後悔」。
對日本情報機構提出質疑
回顧往事,鈴木對日本公安調查廳的工作方式存有疑慮。他認為有關機構經常透過留日學者,或者返國探親的駐華人士收集意見,無形中將日本公民推向危險境地。他呼籲公安調查廳在情報收集及資料管理方面,必須提高透明度和責任感,「自從我回到日本後,他們就沒有再聯絡我,我希望他們至少能夠承擔道義上的責任」。
中國修法擴權 日本人風險升高
中國於2014年頒布《反間諜法》,並在2023年7月修訂,將涉及國家安全或利益的文件、數據、物品納入間諜定義。據統計,中國以涉嫌間諜罪名拘捕至少17名日本公民,其中12人遭正式起訴。鈴木警告,大約10萬名在華日本公民只要曾與情報部門接觸,即有可能成為被捕對象,「即使你再謹慎,中國當局也能隨意詮釋」。
相關文章
- 國際中國修訂《反間諜法》 外資企業接連遭查2023-05-11
- 國際外資對中國投資陷30年來最差狀況 台商低調撤資 免招報復2024-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