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RG報告:中共散播「台灣失敗論」 煽動社會瓦解台灣民主自信
台灣公民組織「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IORG)昨(23日)發表報告,揭示過去近六年來,中共利用台灣主流媒體、政治人物、政論名嘴與網紅,從外交、國防、民主及內政四大領域,有系統地宣揚「台灣失敗論」。報告指,這類論述旨在動搖台灣人民的自信,營造「台灣弱小、無法自主」的印象,為中共併吞台灣的終極目標創造有利條件。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點名香港也是操弄資訊的重要傳播樞紐,反映這場認知戰已跨越地域界限,對所有華語民主社群構成嚴重威脅。
IORG報告題為《台灣失敗論和民主的信心危機》,整合中共300多項資訊操弄論述,例如經常宣稱台灣本質弱小、社會分裂、政府無能、政治精英圖謀私利、外國盟友迫害台灣,台灣未來因此會兵凶戰危、民生凋敝等。IORG共同主持人游知澔批評,「台灣失敗論」以「台美菁英共謀」、「台灣挑釁引戰」、「台灣即將戒嚴」及「經濟衰弱」等偏頗說法,製造焦慮和恐懼,讓民眾產生憤怒與無力感。
「紅色供應鏈」:從台灣言論到中共文宣的資訊戰
這種資訊操弄最狡猾之處,在於它巧妙地利用台灣內部政治,大量引用台灣在野黨派、政論名嘴和網紅的說法,例如「盤子」、「草莓兵」、「綠色恐怖」等,將這些本地言論作為「上游」原材料,再由中共官媒、國際傳播中心、臉書粉專、YouTube、TikTok和Threads,還有大量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和機器人帳號,以「一稿多用」方式進行「下游加工」,最終形成一個系統性的「紅色供應鏈」。
游知澔批評,中共利用台灣社會對國安威脅的警覺心,將台灣社會「敵我」及「朝野」的界線刻意混淆,阻礙不同陣營之間的良性對話。
政黨分歧變操弄溫床
中研院政治所助研究員顏維婷表示,台灣民眾在軍事及外交議題上的立場分歧明顯,泛綠支持者傾向依靠美國、強化軍備,泛藍則偏好與中國重啟溝通,獨立選民因缺乏政治效能感,更容易受到操弄論述影響,但也同時是選舉中最重要的板塊。
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李冠成則指出,中共「和平統一」戰略着重資訊操弄,核心論述包括「統一有好處、台獨是絕路、外人靠不住」,試圖將台海危機責任轉嫁到台灣身上,說服台灣人相信國軍無力自衛、盟友不可靠,最終讓台灣人自己放棄抵抗。
公私協力強化民主韌性
面對「台灣失敗論」的威脅,IORG呼籲行政、立法、研究、公民四方協力。行政機關應強化資訊公開,改善政府管治;立法部門應確保立法品質,重啟開放國會;民間學術機構應深化相關研究,並與公民團體合作加強媒體監督與公民教育;全體公民也要提升資訊判讀與數位素養,積極參與政治討論、行使公民權利,親身參與建設台灣民主的未來。
顏維婷同時提醒,揭露「台灣失敗論」時應避免讓民眾產生「所有批評民進黨的言論都是資訊操弄」的誤解,否則會為資訊戰提供新藉口。她建議,應精煉「台灣失敗論」的關鍵論述,例如全民防衛手冊中明確警示「倘若台灣遭受軍事侵略,任何有關國家戰敗或政府宣布投降的訊息,都是假訊息!」,這類單點擊破的溝通方式,能在危機發生前有效預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