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衡政府權力」「基本權利」 評分急挫 世界正義工程:令人警惕 《國安法》是原因之一

世界正義工程(WJP)去年公布的《法治指數》(Rule of Law Index)顯示,香港在「制衡政府權力」和「基本權利」兩項評分的排名大幅下跌,亞太區總監Srirak Plipat提醒,此情况令人警惕及關注,認為《國安法》是拖低評分的因素之一。

WJP與大律師公會昨(26日)合辦論壇,Plipat讚揚香港在反貪表現持續強勁,但「制衡政府權力」及「基本權利」兩項評分卻在過去10年急跌,情況令人警惕及關注。他接受《明報》訪問時分析,《國安法》是原因之一,但相信仍有其他因素。他解釋,編製指數時本港法律界提出對《國安法》的關注,特別是言論及集會自由和公平審訊。並指出,WJP也對此持續關注,但較難預測未來走向。

兩項評分跌低於國際平均分 反映立法機構及公民社會受約束

《法治指數》由8個細項評分組成,《光傳媒》翻查最早於2015年公布的數據,香港在「制衡政府權力」獲0.71分,在102個地區中排名25;至去年,僅取得0.56分,142個地區中排62名,表現明顯大跌。而在「基本權利」方面,評分由2015年的0.71分跌至去年0.59分,排名則由29名下滑至62名。

Plipat表示,兩個分項評分急跌,甚至低於國際及區域平均分,反映立法機構及公民社會在限制政府權力的角色受約束。他認為,分數下跌雖不即時影響反貪表現,但長遠會構成風險,畢竟要有開放制度及權力制衡,制度才能保持強韌。

根據《法治指數》對「制衡政府權力」的定義,涵蓋憲法及制度能否確保政府及官員之權力受到限制並在法律下負責、非政府力量對政府權力的制衡、及自由且獨立的媒體等。「基本權利」則着眼於能否尊重國際法所確立的核心人權,包括言論自由、基本勞工權利、正當法律程序與被告權利、無歧視的平等對待,以及政治異見者或媒體會否遭遇不合理的搜查、逮捕或威脅。

律政司曾反駁評分「似乎並未能全面反映香港法治的制度優勢」

去年10月WJP公布《法治指數》後,律政司隨即發聲明回應,重申香港的整體排名維持不變,在全球和地區中維持高位,並繼續領先於「一些不時無理批評香港法治和人權狀況的歐美國家」。而針對「對政府權力的制約」、「基本權利」、「秩序和安全」及「刑事司法」4個分項評分下調,律政司反駁評分「似乎並未能全面反映香港法治的制度優勢」。

Plipat昨回應,指數是透過量度當地人及法律專家對當地法制觀感,及司法制度下的親身經驗,「在香港及140個地區問同一套問題,答案化成數據,基本上代表港人的聲音」,而非由WJP給分數。他又鼓勵政府建立平台,「建設性地處理人們的關注」。

他續稱,指數提供良性競爭研究作改進,選擇甚麼國家來作對比是每個地區自己的選擇,並舉例,韓國以往視美國為標準,但近年評分已超越美國,「可看看高評分的國家來推動自己,透過對照做得較好的地方,過程中不斷改進」。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