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內三名被通緝海外港人遭針對 港府行動升級 許智峯反駁當局指控

被通緝的前立法會議員許智峯昨(17日)被高等法院頒令充公逾80萬元財產,涉及他與妻子和母親的在港資產,港府更即晚發新聞稿「以正視聽」。許於今(18日)駁斥當局講法,指該筆款項為離港前6年內,以議員薪酬支付給妻母的家用。另一名遭通緝的HKDC成員劉珈汶則於昨日再多一名在港家屬被帶走協助國安處調查。保安局長鄧炳強在周日(16日)去信《BBC》,強烈譴責一篇有關被懸賞通緝最年輕港人張晞晴的報道。換言之,當局在兩日內對三名流亡海外港人採取升級行動。
許智峯與妻母在港財產遭充公
高等法院昨日頒令沒收許智峯在港資產,是首次因涉違反《國安法》而充公個人資產的案例。身處澳洲的許智峯在社交媒體表示,遭充公的財產逾80萬元,當中包括其妻子及母親的在港財產。 許智峯透露,當局估計其Patreon收入最高可達1,200萬元,法庭最後裁定沒收他80多萬元。他批評充公令荒謬絕倫,是不折不扣的侵犯人權行為,旨在打擊仍為香港民主與自由發聲的人,並對他在國際上倡議對港政策的工作進行政治報復。
判決出爐的當晚午夜11時,特區政府發新聞稿,稱留意到網上有對法庭行動作出失實抹黑和惡意攻擊,予以強烈譴責和反對,需「直斥其非及列出事實真相,以正視聽」。發言人強調許智峯「惡貫滿盈」,並在棄保潛逃期間「仍肆無忌憚地作出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當局又指控,許智峯在潛逃離港前後,將近250萬元個人資產轉移饋贈予其母親及妻子,相關交易證據獲法庭信納。
許智峯今(18日)中午再駁斥政府講法,解釋自己離港前的6年內,總共給250萬予太太及母親,是平均每月分別給兩人各一萬多元的家用,金額與其時任議員收入非常相稱。他又質疑在離港前未有Patreon戶口,為何反而用議員薪酬支付予家人的家用會被演繹成「資產轉移」。他形容「作為暴政獨裁者,抄家便大方抄家吧,連坐就連坐吧」,稱香港人看得非常明白,必定好好將資產轉到外地,反問何以偷偷摸摸「在沒有文明的地方扮文明,在沒有法治的地方扮有法治呢」。
劉珈汶再多一名家屬被帶走協助調查
法院頒發充公令的同一上午,警方國安處帶走劉珈汶的一名細姑姐,到屯門區警署協助調查。繼警方於上周一(10日)帶走其姑姐、姑丈助查後,細姑姐是劉珈汶第3名被帶走的親屬。有報道指,調查與切斷劉珈汶在港資金鏈及聯繫人有關。劉珈汶當時向《光傳媒》表示,對家人感到抱歉,只能透過傳媒把抱歉的感受傳達給他們,自己已是多年沒跟受查家人聯絡。
國安處去年12月向已離港的劉珈汶發懸賞通緝令,指她涉嫌違反《國安法》下的煽動分裂國家罪及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並以香港民主委員會成員身份,發布文章及演講,「鼓吹」香港從中國分裂出去,又要求外國官員及政府制裁中國及香港特區。
張晞晴《BBC》報道遭保安局強烈譴責
至於前天(16日),鄧炳強去信《BBC》強烈譴責及反對一篇標題為《成為中國政府敵人的A-level學生》的報道。報道專訪身處英國、最年輕被懸賞通緝的港人19歲張晞晴,講述她投身社會運動的歷程,以及2021年隨家人移民英國後面對的境況與心情。
鄧炳強於信中反駁報道毫無根據、扭曲事實,並指摘《BBC》曾向政府提問卻沒有將其回覆寫進文章內,對此極其震驚(extremely appalled)。他續指,此舉剝奪讀者了解真相的權利(depriving your readers of their right to the truth),對《BBC》允許發表這樣一篇具偏見的文章感到失望。鄧炳強重申,政府將竭盡全力追捕並打擊潛逃境外的犯罪分子,呼籲被通緝人士回港自首,並拒絕任何企圖破壞香港的外部勢力,威脅國家主權。
相關文章
- 港聞深度47人案|判囚4年2月至10年 專訪初選參與者張崑陽、許智峯 曾為鄒家成助選邵嵐2024-11-19
- 人物專訪離散專訪|最年輕被懸賞通緝港人 19歲張晞晴:希望可以彌補5年前做不到的事情2024-12-24
- 港聞國際HKDC成員、前區議員劉珈汶親屬被國安處帶走助查:旨在威嚇在香港和海外港人202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