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港大校政風波失控 政府成立調查小組救火

去年底持續至今的香港大學校政風波愈演愈烈,近乎失控。由王沛詩擔任主席的港大校委會,昨(10日)向師生和校友發電郵,反駁校長張翔稱對副校長任命事宜「毫不知情」的說法,又指港大出現管理疏失。張翔昨晚隨即發聲明反駁,不但斥責校委會指控無理,更稱遭到「歇斯底里的『獵巫』式壓迫」。港府今午(11日)宣布,成立由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李美嫦等領導的小組,調查港大近日發生的內部爭議。

港大校委會主席王沛詩與校長張翔的爭拗白熱化,校委會昨向師生和校友發電郵,反駁張翔對副校長任命「毫不知情」的說法。聲明強調,就任命副校長,校委會與張翔「醞釀溝通多時」,包括今年4月,人力資源政策委員會曾討論臨時委任副校長,「原應出席的校長派員參加」,並未提出異議;至上月校委會秘書處發出的會議議程,亦列出會討論副校長職務長期懸空事宜,會議當日張翔亦帶同不同意見的法律文書,「說明(他)早有準備,稱『毫不知情』實在說不過去」。

校委會:別無選擇的集體決定

聲明又指,這次委任是「別無選擇下、為港大利益做出的集體決定」。這次委任前,大學有7個副校長職位,卻只有4人出任,其中負責環球事務的副校長懸空5年半;有「暫委」副校長一做逾5年,「且一度身兼三職,影響了內部崗位的互相制衡」。

校委會又批評管理層「很多不符程序、不合常規現象」,如校長改革壓縮行政經費,「但校長辦公室(職員)擴大到60多位」;港大又訂明校長一年要主持3至4次學術委員會會議,但校長履職至今,只開過1次學術委員會會議;同時只出席約3分1的財務委員會會議。

「校委會和校長並無個人恩怨」

聲明最後強調,「校委會和校長並無個人恩怨,大家很尊重校長的學術成就」。不過,校委會肩負監督之責,考慮到大學的管治問題、出現的管理疏失,校委會以大比數通過暫委任副校長的決定,以協助校長強化管治。

即發10點聲明 張翔:個別人士惡意製造事端 

在校委會發出聲明後,張翔即晚以10點聲明反駁,強調校委會主席從未就副校長人選徵詢任何意見,對「校長知情」感到「匪夷所思」,又指校委會繞過校長暫任副校長,違反港大條例。張翔稱,他與管理層一直努力填補空缺,亦曾提交副校長人選,「但有關建議一直不獲主席納入校委會會議議程」。

張翔又指,校委會專責小組今年2月完成對他的匿名舉報調查,隨後60個工作日,共收到校委會秘書發出的20封信,提出眾多要求跟進交代的問題,「平均三日一封,全部要求我在短時間內回覆,最短的回覆時間只有一日半」。他形容這是「歇斯底里的『獵巫』式壓迫」,耗費管理團隊的大量時間和精力。張又指校委會的指控無理,對個別人士不斷惡意製造事端感到極為痛心。

李家超:港大不屬於任何個人

特首李家超今早出席行會前表示,「香港大學並非屬於任何個人,不屬於校長個人,亦不屬於校委會任何人」。他稱任何事情須以港大利益為首位,「行政有不當,就要改善;重要崗位長期懸空嘅要填補」,政府亦要確保對大學每年以百億元計的撥款用得其所。

李家超又稱,曾經會見王沛詩與張翔,「提醒良好溝通、互相配合的重要性……必須以大學利益為首要考慮」。

港府:不同人士提供信息不一致 組小組調查

港府今午宣布,經教育局向相關人士了解,「發現不同人士提供的信息並不一致,需要釐清事實」。政府決定就港大內部運作事宜,成立由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李美嫦和教資會主席雷添良組成的調查小組。小組將盡快展開工作,包括釐清事實及了解各方問題,並協調內部溝通,和提出改善措施。

港大專責小組4月稱指控證據不足 惟雙方爭鬥未止

港大校委會與校長張翔關係緊張,自去年底浮上枱面。去年10月,張翔被人匿名投訴多宗管治不當,其後校委會成立專責小組調查。今年4月,校委會接納由專責小組提交的報告,指調查小組掌握到的證據,不足以確立匿名投訴中,對校長行為不當的指控。

不過,調查結束未能緩和雙方關係。上月28日,在張翔反對下,校委會通過7名暫任副校長任命,包括原本暫任首席副校長的王于漸改任暫任副校長(大學拓展);首席副校長改由港大化學系講座教授任詠華暫任。當時張翔隨即向港大教職員發電郵,指任命事前沒有諮詢校長意見,「違反既定程序」。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