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從油尖旺到艋舺 在台港人社工做無家者義工:掛住嗰浸除

黃昏的艋舺,燈火通明,游人如鯽。狹小的街道,兩旁盡是擺賣熟食的夜巿攤販,機車在人潮中穿梭,各類檔攤排着長長的人龍,人們一邊吃着小吃,一邊輕快地走着,跟身邊的同伴聊天。從熙來攘往的夜巿,轉進一條小巷,微弱的街燈,映照在無人的窄巷,宛若走進另一個世界。遊客的喧鬧聲漸遠,走到小店前,有人坐在門外的椅子上,推開磨砂的透光大門,白色的牆壁、肥皂的氣味、柔和的燈光,讓人感到安穩,幾個人坐在店內閒聊,Catherine站在桌子旁,把飯盒遞給洗完澡準備離開的人。這裏是澡堂,一個讓無家者或低收入人士洗澡、歇息的地方。

Catherine去年3月移居台灣,在香港做了十多年社工,到了台北,本應可以稍作休息,甚至轉做另一些工作,但她還是一頭栽進社福工作,而且還要繼續服務無家者,「可能因為掛住『嗰浸除』呱」。

香香澡堂內寫給義工的小備忘。(相片: 《光傳媒》)

台北萬華區龍山寺對出的艋舺公園,是台北其中一個最多無家者聚集的地方,一街之隔的艋舺夜巿卻是遊客拍照大快朵頤之地,隱身其中的「香香澡堂」,是專為無家者而設的洗澡空間。Catherine記得第一次到澡堂幫忙時,非常驚訝,「嘩!很清潔很美啊!而且所有設施都很user-friendly,每人有20分鐘可以洗澡,需要登記預約」。

她大概每個星期也有兩、三天在這兒當義工,幫忙打點,把食物和物資分門別類放在堂內的小櫃,方便「街友」洗澡後取用,每逢星期五還會派飯盒。她把飯盒逐一遞給街友,然後又會跟坐着等待洗澡的人聊天,不需派飯的時候,她會到儲物室收拾整理,把別人捐來的衣物分類、排列。物資很多,但她說街友不會貪心多取,只會拿自己需要的,「有時見到他們多日穿着同樣的衣服,會叫他們換上這些二手衫,派蚊怕水、消毒藥水給他們」。

其中一項義工工作就是要把物資整理,放進小櫃子,然後派給洗完澡的無家者。(相片: 《光傳媒》)

中年投身社工 在港服務無家者

在香港做了15年社工,Catherine算是「半途出家」,生了兒子後,一直在家照料,沒有打工,直至兒子升上高小,才決定出來工作,讀社工課程,成為了註冊社工,「既然要讀,就讀一個可以幫人的」。

開始時以性工作者為服務對象,後來漸漸接觸到無家者,她覺得老人、青少年服務比較多社福機構跟進和協助,無家者這個「行頭」卻特別難請人,「因為很多人會覺得他們味道不好,或者有情緒問題較難處理,政府支援亦少,無錢又無人幫」。她跟一些有心協助無家者的小店合作,初時只是當義工,後來卻變成每天工作十幾小時,全職找贊助、照顧和提供物資給無家者。

談到香港的無家者工作,彷如隔世,離開的原因,她不想多說,笑言自己50多歲,暫時沒有想過退休。但到了台灣,總是心癢癢想「重操故業」,台灣做社工同樣要考牌,她不想花幾年時間讀書考牌,便決定做義工,「無人肯做,我會繼續做,做到70歲」。

她說香港沒有太多人願意入行照顧無家者,台灣的情況也差不多,幸得一些志願團體開設無家者宿舍、澡堂等,跟她一起工作的,還有一些正在讀書的大學生,全職做實習,有時看着這班年紀比自己兒子還要小的實習生,她也不禁感慨,「我有經驗可以幫忙帶他們,但他們很多時身兼數職,實習完晚上還有其他工作」。

港台「味道」不同 台街友談香港社運

在澡堂當了大約五個月義工,Catherine開始跟街友混熟起來,做社工噓寒問暖是平常事,問到香港和台灣的街友有甚麼明顯分別,她想了一會兒,說是相處的模式,香港街友比較獨立,也不太喜歡跟人攀談,「會比較惡,社工派物資、飯盒,街友拿完就走」。

她說自己記掛「嗰浸除」,到台北後當義工接觸無家者,頓覺相當熟悉,卻笑說,兩地的味道大不同,「香港味濃,台灣這邊相對少味」。街友們的性格也迥異,台灣人很愛聊天,聽見她口音不像本地人,就問她從哪兒來。

逢星期五,澡堂亦會派飯盒。(相片: 《光傳媒》)

「知道我是香港來的,就跟我說關於香港的事,政治也會談啊,他們觸覺很敏銳!」她遇過分別支持國民黨和民進黨的街友,二人高談闊論,「可以很和平的傾,講投票選誰。他們會跟我說,香港人『好渣』,(示威)用傘,砌紙皮、在地上砌磚。我說香港沒有民防訓練,那些曾經當兵的街友又會跟我說要懂武器, 然後我們就無法溝通下去了,哈哈」。

街友們一直跟她說香港的事,她驚訝,對方由2012年反國教到2019年反修例事件也了解,甚至反過來說香港人「無進步過」。

除了在澡堂幫忙,她還會教班,教街友做小手作,有時甚至會跟他們一起去喝咖啡聊天,她覺得在台灣做無家者義工,工作比香港人性化,能夠深入了解每個人的需要,真正做到「同行」。

2019年,Catherine見證了很多事件,最終萌生去意,跟丈夫以投資移民方式到台灣,但到底能否定居台灣,她說自己只抱着平常心,和她們一同移居的,還有一隻跟她們生活多年的大型犬,「因為牠有長期病患,所以我們短時間內不想再走」。決定暫留台灣,就必須找到一個能進入社會的方式,遊走於無家者之間,置身在那股讓她熟悉的味道中,作為一個社工,她彷彿在這個城市,暫時找到了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

台灣香港協會「香港八月」專題講座

Catherine8月底將與一位同樣是服務街友的台灣前線社工進行對談,從社會工作及社會發展面向,分享他們的工作和故事。

街頭貧窮:我們眼中的街友和露宿者
日期:8月30日(三)
時間:晚上7時至8時半
地點:[艋舺入船廳] 108台北市萬華區貴陽街二段228號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