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港府懸賞通緝、前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昨(14日)宣布成立「海內外香港人民意研究計劃」,旨在延續香港公民社會聲音。警方國安處於同日早上帶走其妻兒助查,又於前一天帶走香港民研主席鍾庭耀及搜查該組織辦公室。鍾劍華指不會揣測港警行動意圖,「計劃」只想把港人民意重新凝聚和呈現,並強調收集數據過程絕對安全。
「海內外香港人民意研究計劃」(計劃)未來將進行約10個民意調查計劃,鍾劍華指計劃成立目的,是眼見現時港人對很多香港事務的意見,都已難表達,部分香港持續進行多年的民意調查計劃甚至被迫停止。計劃希望把香港公民社會的聲音,重新凝聚和呈現。
惟連日來,警方國安處動作頻頻,繼帶走香港民研主席鍾庭耀助查,並到民研辦公室搜查,又帶走鍾劍華妻子及兒子問話,恰巧與「計劃」宣布成立的時間吻合。外界揣測,港府是否有意釋出訊號,甚至作出威嚇,鍾劍華直言不想猜測,「但作為一個有擔當的政府,應該明白民意客觀存在,一個有能力的政府,不但要有能力面對民意,還要能夠應對民意」。他希望港府及官員能有胸襟去理解民調數據,「我們不會對一些沒有證據的事做揣測」。
鍾劍華於去年12月被香港警方國安處懸賞100萬元通緝,指其涉嫌「鼓吹港獨」、煽動分裂中國以及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等。鍾重申,「計劃」跟香港民研沒有任何關係,在計劃公布前,沒有以任何方式和香港民研溝通。
接受任何政治光譜人士參與 強調收集數據過程絕對保密安全
他指出,計劃目標有超過1000人加入意見群組,研究歡迎任何政治光譜的人士參與,只要是自我身份認同為香港人就可,「不同政治信念的人,都有機會將他們的民意呈現出來」 。計劃會以網上問卷形式進行,題材暫定圍繞「香港人身份認同」、「法治」、「六四事件」等,亦會舉辦2至3次研討會。
民意調查收集數據作為政策研究之用,在民主社會恆常有之,並非新事。惟現時香港社會狀況已跟過往大不相同,若要巿民提供個人資料作民調之用,或有安全及風險考慮。鍾劍華指出,研究只會要求意見群組成員提供基本資料如性別、年齡組別、現居地等,絕不索取參與者的性名、電話號碼等個人資料。
「網站的伺服器和存放數據的雲端系統在美國和瑞士,相關公司採嚴格網路安全措施,登入時的個人資料不會留紀錄」,計劃會遵循英國《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處理計劃收集所得的資料。他又強調,每次問卷填妥後,個人資料會與調查數據即時分開處理,「答案交回後,IP地址也即時刪去」。
而另一個外界關心的問題,則是該計劃的資金來源,他指籌措的資金不多,因民調工作所需資金有限,雖不方便公開資金來源,但強調資金絕對合法,來源並無任何政黨或政治組織背景。
憂在港港人拒絕參與 未能如實反映民意
不過,在白色恐怖下,鍾劍華觀察到近年不少在港的港人拒絕回答民調,又或未必以內心最真實想法回答,他坦言的確擔心,未必能收集到在港港人的數據,以致未能反映真實的民意,「因為香港人現在已沒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近年甚至出現五花八門的「研究中心」,用WeChat做調查,「劣幣驅逐良幣,這是我擔心的」。如此一來,收集的數據會否偏向海外港人而未能如實反映港人看法?「希望大家對我們信任,我們用很嚴謹的方式處理資料,個人資料絕對安全」。
另外,計劃設有一個7人顧問委員會成員,包括前公共專業聯盟主席黎廣德、前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前浸大政府及國際研究系學系助理教授黃偉國、東京大學及中國戰略風險研究所研究員Athena Tong、大律師黃瑞紅、香港公民代表會議亞太委員會召集人葉錦龍等。
黎廣德指出,香港境內公民社會正在收縮,然而海外離散港人公民社會正在開枝散葉,民意研究正是港人的「集體探熱針」; 張超雄表示,民意調查就像一面鏡子,反映社會的民心所向,「一個極權社會,沒有自由沒有民主,當權者當然不想照鏡子,所以香港人要繼續發聲」。
葉錦龍則認為,近年港人流散各地,「香港人」的概念已超越地域限制,呼籲在港的港人參與計劃,讓民意可以跟其他海外港人一起呈現。而海外港人的聲音亦同樣重要,「這樣才可以成為一個香港整體的群體」。
顧問團隊或成下一波通緝目標
作為顧問委員會成員,會否擔心被港府針對,甚至成為下一波通緝對象?黃偉國直言相關部門必然知悉「海內外香港人民意研究計劃」成立,「我不會騙自己認為他們不會看我們的研究,但會否因此被通緝,我覺得要看他們(國安)有甚麼需要,並不是我們做了某些事而令他們通緝或不通緝我們」。
7名顧問身處不同國家,Athena認為大家參與的原因,是認同民調採集客觀數據的重要性,「數據是中立的,沒有限制一定某種政治取態才能參與,是開放參與的,只要大家是香港人,就着香港的事情發聲」。她指出,作為在學術界或政策研究的人,參與和支持這種計劃相當合理和正常,紀錄民意就是紀錄歷史的一部分。
相關文章
- 港聞消息:鍾庭耀被國安處帶走助查 涉協助在逃人士案件2025-01-13
- 港聞離散國安處新增通緝6人|鍾翰林指懸賞沒實質意義 只是展示「姿態」2024-12-24
- 港聞國安處三日內帶走蒙兆達、郭榮鏗家人調查 學者:在海外港人公民社會製造寒蟬效應2023-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