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彭博分析香港樓價至少蒸發2.1萬億港元 280呎海景住宅 年內劈價三次乏人問津

香港樓市持續下跌,《彭博》今(11日)報道根據彭博智庫(Bloomberg Intelligence)分析,連帶商業地產的損失,香港樓價自2019年以來,至少蒸發2,700億美元(折合約2.1萬億港元)。一名會計師受訪時表示,以950萬港元出售一個280呎的海景住宅單位,一年內劈價三次,仍乏人問津。

這篇題為《香港身分危機導致2,700億美元房地產損失》(Hong Kong’s Identity Crisis Fuels $270 Billion Property Wipeout)的報道指出,長達五年的房地產低迷,標誌着人們對香港作為亞洲重要金融中心地位的信心,逐漸喪失。

報道指香港樓價下滑將達5年大關,是自2003年沙士危機以來持續最長的回落。雖然港府推出稅務優惠帶動樓市回暖,但上月新樓買賣仍大跌46%,本月首週的二手樓盤買賣則下跌4成。上月底,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SI)更跌至自2016年的最低水平。

恒隆地產董事長陳啟宗本月在「彭博財富論壇」表示,香港樓市正經歷50年來最大的結構變化,認為香港資產價值必須調整,「如果你不接受、不承認這一點,你將是一個非常不快樂的人」。

35歲的會計師Lilian Liu受訪時表示,在去年2月出售一個位於距離香港核心商業區兩個地鐵站、280平方呎的海景單位,叫價950萬港元。一年內劈價三次,依然沒有買家上門,面臨120萬港元的損失。「香港人的人生目標就是擁有一層樓」,她無奈道,「現在,如果我沒有物業,我會覺得很幸運」。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穆嘉(Carsten Holz)受訪時表示,「香港身為安全避風港的形象已經惡化,這將影響對地產的需求」。香港浸會大學商學院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Billy Mak)則指,「過去香港一直是中國與其他西方國家的橋樑,但現在從西方的角度來看,因為政治問題,一些公司可能不太願意搬到香港,他們似乎被建議不要跟中國做生意」。

分析:香港住宅樓價今年再跌5% 辦公室租金跌1成

報道亦指,香港樓價從2019年的高點下跌29%。第四季以來,未賣出的房屋徘徊在20年來的最高水平,包括長江實業和恒基兆業等地產商調整新樓盤的價格,陷入困境的中國公司也劈價出售在香港的地產項目。豪宅代理公司Habitat Property高級顧問Alan Li表示:「去年是樓市30年以來最差的一年……賣家如果想賣樓,至少要減價20%」。

報道也提到,瑞銀(UBS)分析師估計香港住宅價格今年會再跌5%。香港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王柏林(Michael B. Wong)表示,「樓價上升的時代已經結束」,但補充這種變化不是壞事。根據美國商業地產服務公司CBRE Group的數據,預料到今年底,香港將會有約17%的辦公室空置率,而辦公室租金今年將再跌10%。

而商業和住宅地產中介公司則向《彭博》表示,許多人一個月內連一筆交易都做不到。上月的香港地產中介數量跌至6年來的最低水平,中介需要打促銷電話(cold call)招攬生意,並以積蓄度日。報道形容,曾經光鮮的行業已經不再吸引年輕人才。

然而,經「高才通」計劃來港的Anna Chen願意以合理價錢買香港的物業。她表示,希望買下長實集團在黃竹坑站上蓋的新建項目「Blue Coast」,「我們預見孩子在這裏接受教育,畢竟比起中國,香港仍然更加國際化」。

Lilian Liu的樓盤仍然滯銷,她表示每月損失約1萬元利息,「在我的投資組合中擁有物業作為賭博,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