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冬眠|香港PMI年內首次跌穿50 標普:私企疫後重啟增長動力似耗盡
前自由黨主席田北俊日前向傳媒稱,商界近日流行一個用語「冬眠」,指對後市觀望,暫時不敢大舉投資。標普全球最新公布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數據顯示,7月僅得49.4,今年首次跌穿50的「枯榮線」關口,創2022年11月以來新低。標普全球經濟研究部副總監潘婧怡指,香港私企在疫情後重啟的增長動力,似乎在2023年下半年初耗盡(The boost from reopening after the pandemic “appeared to have been exhausted into the second half of 2023”)。
50是PMI的分水嶺,50以上反映經濟擴張,50以下反映經濟收縮。本港6月PMI仍險守50.3,7月已跌至49.4,亦是港府今年3月宣佈「全面復常」後,本港最差的PMI數據。
潘婧怡指,本港不單整體營商環境轉差,同時值得憂慮的還有價格壓力再度升溫,很可能進一步抑壓商業信心,影響市場未來數月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她指,新訂單的下降導致企業活動再度收縮,但景氣下滑的速度屬溫和。
而踏入下半年,香港私營企業面臨的成本壓力與日俱增,原材料價格、運輸成本、僱員薪酬同時上漲,在採購價格和工資成本的夾擊下,整體成本顯著飈升。有見及此,企業隨即加價,藉以將成本負擔轉嫁客戶。
早前統計處公布香港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GDP)預估數據,較去年同期實質上升1.5%,遠差過預期3.5%。商界對經濟前景亦未樂觀,《星島》專欄「大棋盤」日前引述前自由黨主席田北俊指,本港商界近日流行起一個用語「冬眠」,意指各地商界對本港後市持觀望態度,暫不敢大舉投資,加上高息環境持續、環球經濟困難,市場看淡香港短中期經濟表現。
田北俊認為,本地政治氣氛仍相對高壓,高消費力、高增值人口持續流失,進一步影響營商環境,近期地產市道淡靜,商業用地入標反應未如理想,更接連遇上流標、撻訂事件。他認為,若過於着重政治鬥爭會影響人才、資金,削弱香港既有優勢,「香港做生意重點向來都是淡化政治問題,兩邊的錢都賺」。
昨日中聯辦主任鄭雁雄、特首李家超及多名政府官員出席座談會,討論如何激發香港「興」的動能。鄭雁雄強調「英雄莫問出處」,無論「商界大佬」或草根階層,港資、中資或外資都應「不扯皮、不內耗」、求同存異並攜手前行。
除了標普公布PMI數據,摩根士丹利發表新一份報告,將中國股票評級下調至「與大市同步」(equal-weight),稱投資者應利用政府刺激經濟承諾引發的反彈獲利了結。報告指,市場情緒重新關注中國的結構性挑戰,包括地方政府和失業問題。
大摩分析師Laura Wang和Fran Chen指,7月份中國的政治局會議發出更多鴿派信號,但投資者的信心仍然非常脆弱,且對3月份以來相當乏力平淡的寬鬆措施感到失望,仍不願大規模預先配置中國股票。報告指,中國需改善房地產業、地緣政治局勢等問題,才能吸引可持續的資金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