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  

人大取消總理記者會 打破30多年慣例 分析:政府愈來愈不透明

今年中共打破30多年慣例,全國人大會議閉幕後不舉行總理記者會。歷年總理在記者會回應中外媒體尖銳的提問,更不時爆出經典句子,例如2020年時任總理李克強直言,「中國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學者鄧聿文認為,中國的事情習近平說了算,現況下總理面對記者也不好說甚麼,「問題說輕了,外界不信,說重了,讓外界對中國更沒信心」。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今(4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婁勤儉表示:「今年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後不舉行總理記者會,如無特殊情況,本屆全國人大後幾年也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

有關決定震撼中外傳媒,《華爾街日報》形容結束了數十年的傳統;《日經》形容停辦記者會,是關閉為數不多了解北京思考的窗口之一(closes one of the few windows on Beijing’s thinking);《彭博》指有關決定讓投資者失去了解更多中國政策方向的平台。

有關決定亦令兩會參加者錯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駐美大使謝鋒被問到時,稍楞了一下回答:「我還第一次聽到這個」。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向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查詢時,黃錦輝更反問,「沒有嗎?那我覺得奇奇怪怪的,因為應該…如果交代一下是比較好」。

婁勤儉解釋,總理李強將作政府工作報告,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將向大會提交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上述3個報告具體回應社會關注的事項。而大會新聞中心將增加部長記者會和「部長通道」的場次和出席人數,邀請國務院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就外交、經濟、民生等主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學者:總理不再那麼重要

旅美中國政治學者鄧聿文在社交媒體X分析,婁勤儉提出的理由太牽強,外界是想了解總理本人對中國政治、經濟、外交等問題的看法。他認為真正的原因可能是,中國目前面臨的狀況,總理面對中外記者不好說甚麼,「問題說多了不是,說少了更不是;問題說輕了,外界不信,說重了,讓外界對中國更沒信心」。

他直言,中國的事情習近平說了算,「李強就是在記者會上再鼓勁,外界也就是聽聽,不會把他的話當真,所以權衡之下,乾脆就不開總理記者會了」。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鑾指,隨着習近平集中控制國家事務,停辦總理記者會似乎與總理、官僚機構權力遭削弱一致,「總理更像是黨的命令的執行者,所以不再那麼重要」。

研究中國宏觀經濟的Gavekal Dragonomics中國研究副總監Christopher Beddor表示,中國取消總理記者會是「很大的損失,也是政府愈來愈不透明的又一跡象」。

溫家寶提政改 李克強揭6億人月入1000元

翻查資料,1991年時任總理李鵬主持了第一次總理記者會,翌年未有舉辦後,自1993年起常態化,每屆記者會雲集過百中外傳媒。《BBC》曾指出,中國高級領導人極少在國內舉行記者會,因此總理記者會,幾乎匯集了中外媒體一整年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時常有超出預期的言論。

以上任總理李克強為例,他在2016年記者會強調要「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用減政府權力的『痛』,來換得企業、群眾辦事的『爽』」。他在2020年記者會更直言:「中國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難」。

2012年時任總理溫家寶在最後一次的總理記者會觸及政改話題。他說:「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成功,經濟體制改革不可能進行到底,已經取得的成果可能得而復失」。溫家寶更警告,文革這樣的歷史悲劇還有可能重新發生。

說話爽直的前總理朱鎔基,在記者會更是金句連連。1998年首次召開總理記者會時便豪言:「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將一往無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在2000年稱,「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後,全國人民能說一句,他是一個清官,不是貪官,我就很滿意了」。

而現任總理李強去年主持總理記者會時,未有爆出「金句」,當時《BBC》分析稱或許是風格使然,也可能是新總理刻意為之。而經濟學人智庫(EIU)經濟學家蘇月認為,李強沒有回答挑戰性強的問題,可能是因為他缺乏在國務院的工作經驗。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