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鄭司律.面對台海戰爭風險 日本計劃戰時撤離沖繩民眾的思考

自從我寫了兩篇有關戰爭的書評之後,有些香港朋友會和我開始討論未來可能發生戰爭的情況。大致上,我把他們分成幾種類型。
第一種朋友,他們非常清楚香港面對的風險,即使戰時情況可能很嚴峻,他們都選擇繼續留下。第二種朋友某程度上接受了可能爆發戰爭的機會,但也認為香港的戰略價值有限,即使「揩花擦損」是在所難免,但未必會成為戰爭中被針對的主要對象。第三種朋友即使沒有明說,但從反應或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們其實不太願意面對戰爭的可能性。常會說「點會打呀?」、「唔會咁易打仗㗎」。
正在走向戰爭的中國
第三種朋友的想法,或許是寄望純粹直覺上「好彩」的僥倖心理;又或者認為,政治領袖決策時能夠保持理性。但我覺得其實有點奇怪。第一、「好彩」從來都不應該是我們預測局勢的方法,無論是香港本身的抗爭,還是國際局勢的變化,都已經是「黑天鵝事件」的例證。
第二、那些寄望決策理性的朋友,這種想法我覺得更加難以成立。若政治理性和經濟依賴能夠阻止政治領袖發動戰爭,那烏克蘭戰爭就是個明顯的反例。
這種理性也解釋不了為什麼中國過去幾年的政治發展出現那麼多重大變化:比如國家領導人的任期不再設限、權力核心由集體領導變成習近平主導、頻繁地整頓軍方加強掌控、又或者興建大型艦艇和流動港口設施…很明顯是為大型戰爭做準備。
要是還用「理性」來理解中國領導人的思維,已經不再說得通。他們的理性,是追求歷史定位和尋求擴大權力。外交顧慮或經濟依賴只是要克服的障礙,代價最終由普羅大眾來承擔。
日本計劃戰時撤離沖繩平民
在月前日本政府正式公布沖繩縣西南部離島的撤離計劃,宣稱『為了應對預期發生的武裝襲擊情況』,將準備在這種情況下,在六日內將十多萬名居民疏散至日本本土的九州與山口縣;並會在2026年就撤退計劃演習。雖然日本政府沒有明言有關準備是基於甚麼具體的武裝襲擊,但輿論都明白,在沖繩南部撤退居民,幾乎肯定與台海局勢的風險密切相關。日本政府希望藉此避免當地居民受到波及傷亡。
相信香港人除了享受旅遊日本飲玩食外,也不會忽視日本社會普遍對於防備緊急狀況的認真程度。從不同公共設施的指引,到政府準備的防災資料,他們往往以非常具體、生動的方式,教導民眾遇上地震、海嘯或颱風等情況時,該如何應對;指導各住戶準備應急的糧食、藥物、清水和簡便工具,盡可能做好準備,以減低突發情況下的損失。
我並不是說日本的民防方案就是萬無一失,但相信沒有人會質疑,日本是一個在全世界中對防災與緊急應變相對重視的國家。
僥倖心態 無助面對現實
因此,在討論台海衝突是否會來臨時,如果不相信情況真的會發展到最壞的地步,那至少也應該重視日本這次的撤離計劃。這應該可以成為一個值得參考的指標,而不是把台灣的戰爭風險,以至香港被捲入戰爭的可能,一概視作杞人憂天。
如果可以的話,也許值得問一問自己:是否需要在這幾年間要考慮,如果國際局勢沒有緩和,你評估有些家人無法承受戰爭的緊張與混亂,那麼是否有更妥善的安置方法?而即使你無意離開香港,也會否把握現在,從日常生活中準備生活物資,以防止危機突如其來時,不至於毫無準備?
當香港政府不會像日本政府那樣替市民做足準備時,保護自己和身邊人的責任,最終只能落到我們每一個人手上。
芳齡三十幾的中佬,離開香港前是一個政治浪人。曾任不同立法會議員的幕僚,遊下行、寫下文、研究下政策咁。
註:論壇版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editorial@photonmedia.net並註明「論壇版投稿」。本論壇發佈之內容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光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