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HK報告|香港監獄制度性迫害與政治操控 揭青年囚犯被性暴力

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今(9日)發表研究報告《我們難逃受苦:香港監獄內的制度性迫害與政治操控》,透過與釋囚深入訪談及公開資料,揭示香港監獄系統長期違反國際人權標準,疏忽、制度性虐待和對異見者的打壓成為常態。報告訪問了一名在獄中遭受身體傷害和性暴力的青少年政治犯,被俗稱「B仔」的囚犯強迫口交,也曾目擊另一囚犯被迫手淫並飲下精液,懲教人員知悉事件,但囚犯因害怕被報復而不敢舉報。報告指這些事件凸顯香港監獄系統存在的制度性問題。

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Committee for Freedom in Hong Kong Foundation,CFHK)最新研究報告指出,自2019年起,日均8千多名在囚人士中,逾1,900人因政治指控入獄,多人在未經審訊下被長期關押,現時仍有800人因民主運動被囚,長期被拒保釋。

研究透過訪問17名釋囚,並輔以額外的訪談及公開資料,分析政治犯在獄中待遇,當中包括針對性監控和隔離,政治犯遭全天候監控和搜身,書信恆常被審查和沒收,甚至與其他囚犯隔離。若他們表達異見或向外界的支持者發文,更可能遭到集體懲罰或單獨囚禁。

懲教職員在獄中委託特定囚犯為「B仔」管控同囚,默許他執行管控任務,導致毆打、勒索、性侵等暴力常態化。報告指出,有受害者描述「性暴力無時無刻都在發生」,對B仔的恐懼更甚於懲教人員,多名釋囚表示,獄中有鏡頭死角,經常被用作毆打和施放胡椒噴霧的懲罰區,因無法舉證令加害者甚少被追究責任。

黎智英「自行要求」單獨囚禁?

另外,報告又指單獨囚禁被用作控制政治犯的手段,時間可以長達數年,去年單獨囚禁個案創近三年新高達879宗,當局更稱去年28名被單獨囚禁超過4個月的囚犯,是「自行要求」此待遇,包括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和前社民連立法會議員梁國雄。

然而報告指這些「自願申請」極有可能並非出於自由意志。一名釋囚表示,入獄時懲教人員遞給他一份文件要他簽署「申請」入住單獨囚室,懲教人員對他說像他這樣的囚犯肯定會被安排在單人囚室,更暗示若不簽署,將面臨不利後果,他只好簽署。

除了黎智英被長期單獨囚禁,懲教署對「長毛」梁國雄也採取類似措施。梁長期被關在單人牢房,附近牢房沒有其他囚犯,每當他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地方時,懲教人員會清空周邊區域,在兩側設置遮蓋物,防止其他囚犯看到。有釋囚表示,懲教署對梁的保安措施,與會暴力攻擊懲教人員的囚犯相同。

針對收發書信,有釋囚表示每隔幾周,就會被懲教人員傳召到辦公室,向他展示「不合資格收取」的信件清單,要求他簽署確認自己無法收到這些信件。然而,他從來不知道被拒的信件內容是甚麼,從網上論壇貼文到搞笑新聞,一律拒絕,「目的只是為了讓我們不開心」,他亦只見過政府犯被傳召簽收確認。

「B仔」對青年政治犯施行肢體及性暴力 懲教人員視而不見

2020年,已解散的「香港眾志」收到5名曾在壁屋懲教所服刑的政治犯投訴,指他們被懲教人毆打。有懲教人員將他們帶到閉路電視盲點,因他們唱《願榮光歸香港》所以被掌摑,不但被拳打腳踢,還把他們的頭撞向牆壁,甚至強迫他們互相掌摑,同時要高喊「多謝」。

另一名曾被關押於青少年懲教所的釋囚表示,親眼目睹一名懲教人員強令一名民主派抗爭者下跪,對他拳打腳踢,「完全沒有原因,只因他被控暴動罪」。他發現,被控暴動罪的在青年政治犯幾乎每天都被毆打,還要在毫無休息或飲水的情況下被迫反覆操練步操。

報告指出,17歲的政治犯Andrew(化名)在壁屋懲教所服刑三個月期間,曾長期遭B仔對其施行身體傷害和性暴力,包括強迫口交。從多個消息來源指出,其他囚犯及懲教人員知悉此事,但負責監房和保安的職員均未採取任何行動,因為他們視此為B仔「教導新人」。流亡英國港人鍾翰林曾在獄中見過Andrew,當時兩名施虐者就坐在他身旁,鍾說可以協助他解決問題,他還未回答,兩名施虐者就用威脅語氣跟他說「告訴他吧,有人欺負你嗎?」,Andrew只能恐懼地說沒有。

目擊其他政治犯受性虐 出獄後患PTSD

Andrew在壁屋懲教所被關押三個月後獲准保釋,出獄後,他被診斷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與焦慮症,現需定期接受精神科治療。這是他首次分享這段經歷,「我從未想過自己會入獄,我只是個學生……我對在裹面遇到的人感到非常害怕。他們會威脅你、打你。那兩個月簡直是地獄。性暴力時常發生,不只是我,很多其他人也經歷過」。

他表示,B仔助長了這一切,即使現在仍會出現閃回,胸口緊繃,呼吸困難。在獄中他不敢向任何人求助,因為不知道可以信任誰。「如果有人洩露出去,消息傳返給B仔,他們還會再次針對我。即使現在,我仍會疑神疑鬼,時刻在想誰是可以信任的」。

Andrew後來被送往沙咀懲教所,他在那裏目睹另一名青年囚犯被其他囚犯強迫在他們面前手淫、射精,並飲下自己的精液。施虐者還會在該青年睡覺時向他身上潑水,但無法鼓起勇氣反抗。

很多受訪者回憶,其他年輕囚犯也曾遭受類似虐待,但由於害怕被報復,多數人不敢發聲或求助。他們表示,即使有人舉報,懲教人員可能也不會採取行動,反而可能陷入更大危險。報告指出,這些事件凸顯香港監獄系統中存在的制度性問題,包括對政治犯的監控、隔離安排以及對虐待事件缺乏有效監督和救助機制。

建議各國政府、投資者等向港府發警示:世界在看 並準備對其追究責任

報告建議民主國家政府將香港監獄問題納入雙邊或多邊議程,並要求獨立專家入監獄調查。依《馬格尼茨基法案》追究官員責任,以釋放政治犯為合作前提。又建議民主國家議會定期要求港府公布單獨囚禁、醫療與探訪數據。金融與投資界應要求港府落實《曼德拉規則》,並對涉港合作項目啟動人權盡職調查與風險披露。ESG機構與投資者應撤出涉為香港監獄提供監控、建築或保安技術的供應鏈。

報告指出,單靠溫和請求,無法促使改變,惟有透過一致的外部壓力,嚴謹記錄與對囚犯及 其家屬的持續支持,才能推動改革。報告透過呈現事實及提供具體行動綱領,促請各國政府、國際機構、投資者與公民社會共同合作及採取行動,向港府發出警示:世界正在注視和紀錄這些日復一日的虐待,並準備對其追究責任。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