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〡中國學生湧港 大學現反擊異見 舉報 網絡公審文化
近年大批中國學生到香港就學,本地不少大學研究所課程的非本地生比率更超過八成。《BBC》中文網今(21日)報道,隨着中國學生急增,為本港大學帶來「文化衝擊」,中國學生不但敢於反擊「異見」,更引入舉報和網絡公審文化。
《BBC》中文網報道,隨着中國學生蜂湧至香港就學,為本港大學帶來「文化衝擊」。報道引述一名23歲、今年9月就讀港大研究所課程的張女士指,過去16年一直在中國讀書。她在中學曾接受「愛國教育課程」、大學曾學習「六門思想課」,有關課程讓她了解中國建國的過程,「肯定主要領導人的決策,以及強調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她更指「我覺得領土完整和領土意識是每個中國人的必修課……台灣一定是中國的」。
「你是不是港獨?」
報道指,張曾被香港同學問到「你們從中國過來念書很辛苦吧」,張反應幾秒後,立刻起身高聲喊出:「我又沒有離開中國,你幾個意思?你是不是港獨?」儘管多名香港同學試圖向她解釋香港本地的文化認同,並出示數據,但張女士不以為然,反覆強調:「這裏是中國,你們不該有這種想法」。
報道引述獨立學者鄧聿文指,和前幾代留學生相比,新生代留學生如張女士是在「民族復興」的論述下成長,「新生代明顯更有自信,面對不同的、甚至『敵對的』聲音時,第一個直接反應是無法忍受,然後反擊」。
網絡公審大學未稱「中國台灣」
除了勇於反擊外,他們亦會主動出擊。報道指,中國互聯網流行「電子升堂」(按:網絡公審),中國學生亦將其帶到香港。報道指,張會在「小紅書」分享如何在課堂上「挺身而出維護國家尊嚴」的事蹟,又強調「愛國無小事」。
報道又發現,小紅書有帖文闡述有中國學生發現香港另一所大學在官網上標註「台灣」而不是「中國台灣」,包括中國學生在內的大批網民留言表示憤怒,並為「細心的同學」叫好。報道引述一名有份留言的同學稱,「不承認一個中國就滾出去」。
「舉報是義務」
除了公審,他們還會舉報學校和教授。報道訪問另一名同樣今年來港的中國學生戴先生,他稱入學初期,看到中國學生群組討論有大學官網將「台灣」單獨列出來,「當時大家普遍第一反應就是舉報,先給學校寫郵件,然後跟警察講」,他又認為「舉報是義務」。戴稱有同學向所在學校寫過舉報信,但未收到回應。
他又表示,在中國學生中,「有人正在收集某一兩個教授『港獨』或『台獨』的證據,他們說一定要讓學校知道這件事,最好是開除」。戴稱自己沒有加入舉報,但指聯名舉報信一旦傳到他手上,「我第一反應就是玩狼人殺,必須把叛徒投進去。我一直覺得在政治問題上,我是一個沒有站位的人」。
八大研究院研究課程 逾八成非本地生
另外,立法會昨(20日)曾討論香港專上院校的非本地學額問題,選委界議員兼香港教育大學協理副校長周文港提出口頭質詢,認為港府應該擴大招收非本地學生。教育局長蔡若蓮表示,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由24至25學年起,政府資助的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限額將由20%,提升一倍至40%。她又強調,所有教資會資助授課課程的非本地學生,均不會獲得公帑資助,並獨立於本地學額計算,確保不會影響本地學生的升學機會。
根據教育局回覆立法會的文件,在23至24學年,香港8所教資會資助大學(八大)約有23,100名非本地學生,當中約14,800人修讀學士學位課程,相當於本地學額的19.9%,其中約73%來自中國、澳門及台灣。
餘下約8,300人就讀於八大研究院課程(包括修課和研究課程),當中九成來自中國、澳門及台灣,他們絕大部分就讀研究院研究課程。文件顯示,八大研究院研究課程學生,非本地學生佔比全部超過八成,比率介乎81%至94.6%;而來自中國、澳門及台灣的比率則介乎55%至85%。
相關文章
- 國際小粉紅續追擊長榮桂冠酒店 中國駐法使館:讚賞支持愛國義舉 台灣是中國領土2024-08-21
- 國際英國車站鋼琴家大戰小粉紅後 有人演奏《願榮光》2024-01-25
- 國際被通緝郭鳳儀遭網上恐嚇 稱要打暈送到中國大使館202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