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反修例事件判囚青年出獄 部分無法復學求助《信報》引述議會大黨中人慨嘆:相信佢哋已經洗心革面,但都幫唔到佢哋

香港全力拼經濟,招攬人才不遺餘力。有議員向傳媒披露,陸續收到2019年反修例事件判囚青年出獄後的求助個案,坦言獲釋欲重返校園無果,連議員出面協助也無法復學。有議員慨嘆,「相信佢哋已經洗心革面,但都幫唔到佢哋」。
《信報》時事專欄今(17日)報道,有建制派政黨和個別議員關注因反修例事件入獄後刑滿獲釋的青年,想協助他們重投社會。專欄引述議員消息指出,部分青年被捕前仍是學生,但因涉及反修例案件而遭「踢出校」,該議會大黨中人透露,他們出獄後,議員就算大費周章、經歷一番折騰後,仍然無法讓他們重回校園,感慨「相信佢哋已經洗心革面,但都幫唔到佢哋」。
政黨人士:如果已經改過自新 唔應該被埋沒
有政黨人士表示,近年不定期收到一些求助個案,當中部分入獄前更是港大、中大、科大學生,「本應有美好前途」,原本有望在畢業後為香港貢獻所長,惟反修例案件改變了其命運。政黨人士形容,會參加社運的年輕人大多關心社會,「但就誤入歧途」,認為「如果已經改過自新,唔應該被埋沒」。
另一名建制派議員則認為,每一個人才都不應放棄,更不宜將他們放於社會的對立面,政府和社會理應「行多步」,給出獄青年一個機會。
高教界人士指出,各院校對被捕學生處理方法皆有不同,例如有院校只要被捕學生不涉及校內紀律問題,便可保留學籍,出獄後可復學;有大學則因紀律委員會裁定學生損害校譽,開除學生,甚至列入黑名單不再錄取;而大多院校會將個別個案按其具體情況再作處理。
另一方面,志願組織「蛻變計劃」由經濟學者宋恩榮夫婦成立,為近年被捕的青年提供輔導等支援。行政會議前召集人陳智思去年曾為組織拍片,呼籲僱主為反修例案件犯事的年輕人提供一個機會。
陳沛良籲予出獄年輕專業人士彈性續牌安排
事實上,反修例案件的被捕人士除了學生,還有年輕專業人士。本身是中資保險公司管理層的議員陳沛良上周在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曾提出,保安局會否與相關監管機構溝通,讓因社會事件留下案底但並非金融犯罪的高學歷專業人士,能在續牌上獲彈性安排,讓他們重返行業。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當時回應,懲教署會提供學員表現及更新計劃資料,以助監管機構決策。
陳沛良向專欄解釋,金融及保險業界的監管機構相當重視從業員操守,若有刑事罪行紀錄,牌照登記會遇到困難,但他認為,在社會事件中被捕的人並非「偷呃拐騙」,應考慮寬鬆處理。他又建議,保安局或懲教署可訂立準則,研究向罪行較輕的更生人士發推薦信,讓金融監管機構有更明確的參考。
根據警方數字,反修例事件中共有10,279人被捕,其中2,976人已完成或正在經司法程序處理,2,422人須承擔法律後果。
專欄指出,近年相關政策局抑或《施政報告》,都較少提及如何協助這些人士在出獄後重拾學業或重回事業正軌,僅有懲教署2023年設立的「立德學院」,為在囚人士提供應用教育文憑課程。
相關文章
- 港聞《國安法》囚犯人數增 懲教署推心理服務「糾正錯誤價值觀」2023-04-13
- 港聞懲教署9.3安排進修在囚人士觀看閱兵直播 鄧炳強:其他在囚人士要工作安排咗錄播喺食飯時間俾返佢哋睇2025-09-09
- 港聞立德學院首屆學員 唐英傑任升旗手:過去受偏激資訊誤導 對自己身為中國人感到自豪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