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六年|現任議員2019年做過說過甚麼?

反修例運動六年,隨着「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現屆立法會幾近「清一色」建制成員。《光傳媒》整理多位現任議員涉及2019年反修例運動的公開言論與報章記錄,回顧他們對社會運動的言論和參與,部分人當年曾高調參與撐警集會、擔任「護旗手」、推動《禁蒙面法》,甚至成為首宗《國安法》案件的重要證人。

議會新丁 2019年高調撐警、庭上作供定義「港獨」、當「護旗手」

現任立法會中,選舉委員會界別共40席,當中10人有議會經驗,其餘30人為首次當選的新面孔;地方選區20席中,有9人首次進入議會;功能界別的30席中,亦有14人屬新任議員。

劉智鵬:定義「光復香港」意指「港獨」

今屆議會新任選委界議員劉智鵬,於首宗《國安法》唐英傑案中被控方傳召為專家證人,協助法庭解釋示威口號「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的含義。劉在庭上表示,「光復」歷史上均指「取回、恢復落入敵人或外族手中的政權或國土」,認為是指香港不屬於中國。

三位法官裁定24歲唐英傑「煽動他人分裂國家罪」和「恐怖活動罪」罪名成立,又在判決書中表明接納劉智鵬的意見,「光復香港」與「時代革命」之間存在着「緊密的語義聯繫」,又認為口號讓人想起「將香港從中國分裂出去」的意思。

張欣宇:曾任港鐵站長 參與831太子站現場總指揮

現任選委界議員、港漂張欣宇是2019年8月31日太子站事件發生時的現場總指揮。

當晚車站內是否發生過警方過度武力甚至傷亡情況仍真相未明,張在競選期間被部分網民點名質疑其作為現場指揮,為何從未公開澄清真相。張稱,當晚所有情況自己都「非常清楚」,亦有參與每個決策。他又指,當時有數百名警員、消防員、救護員及港鐵職員在場,若有「打死人」事件,則要所有人都參與串謀,反問「大家想一想這一件事在香港有沒有可能發生」。

2021年,張欣宇透過選委會界別當選立法會議員,其後甚少主動提及831事件,上任後更稱協助30名反修例被捕人士申領回鄉證,並指有一名20歲青年獲批證件回鄉探親。

鄧飛、周文港:教育界「撐警」、支持推「愛國教育」

現任選委會界議員鄧飛,2019年任香島中學校長,曾批評「反對勢力」綁架通識教育,主張推動國民教育、通識教師選擇應更「多元」,避免讓「政治上有激進偏好的人」佔據教席。 

同屬教育界的周文港,時任高等教育評議會秘書長,曾在《人民日報》訪問中支持警方執法,認為「示威者暴力行為引發社會恐慌」,警方武力屬依法行動。

兩人於2021年當選立法會議員,其後持續參與包括愛國教育在內的教育政策推動。

林哲玄、林順潮:撐警「依法執行職務」

2019年9月11日,逾500名醫生及護士發表實名聯署公開信「拯救香港 刻不容緩」,表明支持警隊依法執行職務、不應美化或鼓吹暴力衝擊等,其中現任醫療衛生界議員林哲玄以及為眼科醫生的選委界林順潮同樣有參與聯署。

聲明提出五項呼籲,包括支持警隊依法執行職務維護法紀;不應美化暴力;醫護應對病人一視同仁;新聞媒體從業員於採訪和報道時應緊守持平,以及不應把政治帶入校園。

部分聯署「撐警」的醫護人員,其後組成醫護聯盟「醫護誠信同行」,林哲玄是該聯盟發言人。他接受報章訪問解釋,聯盟旨在發揮業界正能量,反對暴力,「希望社會重回寧靜、自由同公義」,但就否認聯盟是「藍營」,指「呢個時候應該放低顏色」。

蘇長荣、陳勇:政協、人大代表 昔日護旗手 

今屆立法會「新丁」、出席率一度「倒數第一」的選委界蘇長荣,於反修例運動期間身份並不低調。2019年,他與現任功能界別陳勇均是「守護香港大聯盟」副召集人,兩人多次高調現身,呼籲巿民參與「反黑暴禁蒙面護家園」聯署行動。

組織在國慶前,為免再次發生國旗被塗污或損壞情況,「守護香港大聯盟」發起「全民護旗行動」,呼籲市民「依法制止任何侮辱國旗行為」,並聲稱此舉是「市民的自發行動」。

除了立法會議員,蘇長荣也是香港島各界聯合會理事長,以及第十三十四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而陳勇則是十三屆及第十四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管浩鳴:同為牧師與議員 未竟的「自首」

現任選委界管浩鳴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爆發前,已公開表態支持修訂《逃犯條例》,成為宗教界首批明確站在政府一方的聲音之一。早於2019年6月,管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修例「有其完善空間」,但方向正確,有助防止疑犯「逍遙法外」。

同年10月,管披露自己自4月起探訪服刑中的陳同佳,指對方心情起初忐忑,經多番傾談後改變態度,願意赴台自首,並已在獄中受洗。但至今陳仍未赴台受審,台灣也多次表示港府從未提供協助。管一直被視為陳同佳案的關鍵橋樑,角色和政治立場備受關注。2021年,他經選委會界別當選議員,成為少數由宗教界背景轉投議會的人士。

議會舊人 721未解決、推《蒙面法》

不少現屆立法會新任議員從反修例運動開始就積極表態,然而,當時議會內的建制派在社會運動期間,則強勢推動重要的「反黑暴」法案,有議員甚至牽涉鄉黑力量,對該場社會運動構成「關鍵影響」。

何君堯:721事件與白衣人未明的關係

2019年7月21日元朗西鐵站發生白衣人無差別襲擊事件。當晚網上流出一段影片,顯示時任新界西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在事發前於元朗街頭與身穿白衣人士握手,並豎起姆指稱讚對方。其後亦有片段顯示,何曾在直播中表示:「對我哋元朗六鄉非常之有信心。佢哋多啲嚟,你哋密啲手,將佢哋打到片甲不留」。

何君堯當時的言行引起各方強烈反彈。其母校皇仁書院的師生發起聯署,批評其行為「超越倫常道德底線」,宣布不再承認其校友身份。當時擔任嶺南大學校董的何君堯亦遭師生與校友聯署要求交代。嶺大其後發聲明澄清,指何的言論與校方無關,不代表學校立場。2019年12月,何君堯在接受訪問時首次表示,當晚前往元朗是「政治觸覺不足」所致。

2021年立法會換屆選舉中,何君堯於選委會界別以1,263票當選為立法會議員,近年在議會發表的爭議言論,包括提出「一夫一妻」等反同志議案。 

葛珮帆:《蒙面法》的「關鍵推手」 

2019年10月進入反修例運動高峰,當時有消息指特區政府正就準備引用《緊急法》頒布《禁蒙面法》,籌備法例工作已到達「埋尾」階段。民建聯議員葛珮帆當時發起成立「禁蒙面法推動組」,公開支持政府立法禁止示威者蒙面。她接受港台節目訪問時否認與政府「打龍通」。該法案最終以《緊急法》方式繞過立法會推出,即使法庭在2019年11月裁定《禁蒙面法》違憲,但仍有不少示威者因違反《禁蒙面法》被判刑。 

當年那些在反修例運動中高調表態、積極參與建制陣營動員的身影,如今已成為立法會「愛國者治港」體制下的重要一環。從撐警、護旗、831太子站重要決策者,到在法庭為控方作供,他們的角色與立場,映照出運動後香港政治光譜的收窄與制度的重塑。六年過去,過去的言行不但未曾被質疑,反而成為他們進入權力核心的踏腳石。歷史從未遠去,那些被抑壓的聲音,仍等待被記錄、被追問。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