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奪命天秤之一|精進3年中標170億政府、房委會工程 天秤事故17控罪最多罰850萬 佔0.0005%

去年9月安達臣道房協地盤天秤倒塌釀成3死6傷慘劇,《光傳媒》統計發現,涉事總承建商「精進建築」3年間中標逾170億元政府及房委會工程,即使因致命事故遭勞工處檢控17項控罪,按每宗控罪最高罰50萬元計算,最多罰款850萬元,僅佔工程費0.0005%。工業傷亡權益會幹事余嘉浩指,以往同類案例罰款低至數萬元,罰則對承建商毫無阻嚇力,「相比起你營業額幾千萬、百幾億,害死工人罰款額僅罰幾萬元,那筆錢完全是小數目」。

勞工處3月6日公佈為期半年調查結果,根據《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及《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決定向承建商、分判商及個別人士提出67項檢控,現階段不公開涉事人員名單及罪名。《明報》引述消息指,精進面臨17項檢控。

不過,相關控罪每宗最高罰款僅50萬元,立法會文件更顯示,2020致命意外每宗平均罰款約2.4萬元。例如精進建築2021年4月旗下地盤發生致命工業意外,法庭裁定精進違反《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等罪成,罰款額僅1.3萬元。

《光傳媒》翻查政府、房委會招標文件,精進在2019至2021年最少中標170億元政府、房委會工程,當中建築署合約佔53.7億元、房委會公屋及居屋項目約116.8億元。即使精進17宗控罪均罰上限50萬元,850萬罰款只佔170億工程費的0.0005%,即2,000分之1。

工業傷亡權益會幹事余嘉浩指,現行法例的罰款額太低、沒有阻嚇性。他指出,若有人醉酒駕駛,觸犯《危險駕駛引致他人死亡》 ,最高刑罰達十年,「這條法多數判兩、三年,但現在老闆沒做安全設施,間接害員工死去,為何是告職安條例?只罰數萬元了事?」

余嘉浩指出,加建安全措施往往耗資上百萬元,很多承建商不願投資,只依職安法例最低要求,每100個工人聘請1名安全主任監督,「這些都要資源和人手,視乎公司願意花多少錢,但有些建築商真的同你計數,(致命事故)罰款額僅數萬元,他還怎會願意去做足安全(措施)?」

據《明報》報道,去年發生事故後,房協責成精進於地盤加裝智慧建築新科技,例如在吊運範圍裝設警報系統。立法會目前正商議擬修訂法例,將《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及《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罰款額調升至最高1,000萬元及監禁2年。

余嘉浩引述最年輕死者潘浩鈺的母親,指調查結果沒有披露足夠細節,令她未能對兒子的死因有詳盡了解,潘太形容是「難以釋懷」。 余嘉浩亦指出,即使日後家屬索取調查報告,只能作為爭取賠償之用,不能公開予公眾。

22歲地盤工人潘浩鈺是最年輕的死者,其母親潘太早前接受傳媒訪問,批評政府調查粗疏。(有線新聞截圖)

他指,勞工處現時處理手法不透明,剝奪公眾知情權,令公眾無法有效監察政府或商家。相比Mirror演唱會屏幕倒塌事件,兩者均屬大型意外,他認為政府處理手法有落差,「當時有跨部門獨立調查,會公開涉事的問責者及細則,現在全部都無」。

勞工處回覆《光傳媒》稱,根據律政司提供的意見,由於其他相關政府部門對此案的調查仍在進行,為免影響其調查及檢控工作,處方不宜提供進一步資料。對於致命工傷意外罰款一般只有5至10萬元,有關罰則是否過低,勞工處解釋,處方尊重法庭的裁決,不宜就法庭裁決的合理性作出評論。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