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  

被本地人叫「GO HOME」 疫情後在華外國人受不友善對待而離開中國

《南華早報》昨日(15日)報道指,國際局勢緊張,中國人對外國人的態度轉趨戒備或敵視,試過有中國人叫外國人「go home」,或是拒絕乘搭同一部升降機,愈來愈多在華外籍人士在疫情解封後離開中國。而中國當局亦在工作簽證上愈趨嚴格,導致一些本來有意在中國發展的外國人選擇離開;報道又指出,中國經濟持續疲弱,加上擔心再次出現不合理的疫情管控措施,均促使外國人選擇到其他國家發展。

該報道指,過去3年不少在疫情期間留在中國的外國人均選擇離開中國,認為目前中國與西方的緊張關係,以及當局不斷強調外國勢力威脅下,導致中國社會產生戒備或仇視外國人的情緒。

曾視中國為家 感到被視作外人

一位曾在武漢一所國際學校任教的英籍體育老師Sophie Redding表示,她曾視武漢為家,但自疫情後,她曾被當地人叫她「go home」,本地人不願與她乘搭同一部升降機,甚至試過被「滴滴出行」司機拒載。Redding指雖然解封後情況有改善,「但所有那些微不足道的對話和人際互動」都讓她意識到自己被視為外人,加上她的伴侶又遇上簽證問題,最終促使她在上月回到英國。

另一名在中國擔任翻譯及校對工作的英國人James Campion,同樣指出中國人對外國人的態度有所轉變,「交談不像以前那麼容易,一些當地人似乎有些猶豫」,他認為可能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有關。他最終也在去年7月離開中國。

一位在上海居住了13年的美籍俄裔藝術老師表示,自己在俄羅斯出生,與中國人在相同體制下成長,所以她理解中國人這種心態,但她擔心嚴格封城及疫情管控措施有可能再次發生,最終選擇返回美國。

離開原因:經濟疲弱、憂被中國法律制裁、地緣政治緊張

報道又指,儘管在「一帶一路」政策下,大量來自中東及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的國民,到中國留學或尋求工作,卻面對愈來愈嚴格的工作簽證審批,一位在上海有10多年經驗的簽證顧問認為中國人對外國人的戒備和敵視,源於政府的「安全考慮」。

一名在中國大學畢業的尼日利亞人指,她畢業後難以取得工作許可,曾經從事中尼假髮貿易並試圖創業,最終因找不到符合工作簽證要求的工作,被迫在去年7月離開,「作為一個四年的自費生,我的財務狀況讓我筋疲力盡,我曾希望能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來支撐我在中國的生活。這是我離開中國的主要原因」。

博欽美國律師事務所(Perkins Coie)駐北京合伙人、前中國美國商會主席James Zimmerman認為,除了一些個人因素外,經濟疲弱、金融機構擔憂被中國法律制裁,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都是令在華外國人及外資離開的原因。

他補充:「撇除地緣政治緊張,外資已對北京政府在管理營商環境的能力失去信心,包括疫情期間採取了不切實際的反應(unworkable reaction)和實施了不合理的限制,對當時的供應鏈產生了不利影響;以及在強調國家安全凌駕常理的情況下(an emphasis on national security overrides common sense),無法應對中國經濟下行趨勢,例如房地產的持續式崩潰下滑」。他認為中國大環境沒有改變的話,只會進一步促使外資離開中國,或將業務轉移至其他更友善的國家。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