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  

中大民調:逾6成受訪市民對政治乏興趣 學者:政府「文攻武嚇」 巿民表達不符政府意見感高風險

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今發布最新民調,約63%受訪者表示對政治缺乏興趣,比去年同類調查升7.4個百分點。調查指出,受訪者對表達政治意見的看法傾向負面,逾8成受訪者完全沒有向議員、官員或政府部門反映意見。過半數受訪者表示,政府官員不太在乎他們的想法。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向《光傳媒》表示,政府對反對聲音「文攻武嚇」,巿民表達不符政府意見感到高風險。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今年7月20日至8月21日電話訪問711人,62.9%受訪者對政治缺乏興趣,當中23.9%受訪者對政治「完全沒有興趣」,較去年增8.3個百分點。34.2%受訪者對政治有興趣,較去年減7.7個百分點。

陳家洛認為,民調結果合理反映香港政治現況,過去三年來,香港客觀政治環境漸趨「一言堂」,公民社會陷入低潮,「好難想像被訪者會輕而易舉答對政治有興趣」,更指出尤其在六四、七一等敏感日子,政府一連串的「文攻武嚇」,市民表達不符政府或親建制派的意見時,會感受到那種高風險。

8成受訪者沒有向政府反映意見 「摑了李家超、建制派政黨大大巴掌」

調查問及受訪者對「政治效能」的看法,發現超過8成受訪者完全沒有向議員、官員、政府部門及非政府團體反映意見。陳家洛指,特首李家超早前稱市民已有很多表達渠道,但今次調查數據卻「摑了李家超、建制派政黨大大巴掌」,他指出市民對政府各部門不抱任何期望,覺得事情「已定調、定稿、定好方向」,認為表達意見並無意義。

前浸大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黃偉國分析民調結果,指港府政策缺乏透明度、諮詢不足,市民在目前的政治環境下選擇「忍氣吞聲接受現實」,不相信政府會聽他們的意見,「心水清的市民覺得政府只搞政治,唔理民生」。

逾半受訪者認為官員不在乎其看法 「巿民被排斥於制度外」

民調顯示,55%受訪者認為政府官員不太在乎其看法,較去年同類調查增7.3個百分點。也有51.9%受訪者覺得對政府的政策沒有任何發言權,較去年升8.9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有40.9%受訪者覺得政治複雜難以了解,比去年升13.5個百分點。

陳家洛解釋,這些問題和數據反映香港「完整的故事線(storyline)」,由曾經歷「百花齊放的政治環境」,市民參政為社會共同福祉尋找改變方向,政府聽到市民強烈聲音時也表示會檢討。自《國安法》實施、選舉制度改變後,市民被排斥於整個制度、體制之外。

政府在「迴音谷」裏自彈自唱 巿民以鄙視態度看待

他指,即使政府循例諮詢市民,不過是「行禮如儀、做個程序而已」,一旦牽涉到民生、關乎香港核心價值的討論,市民就無緣參與,變成「被知會、被逼接受」。他認為2021年立法會選舉創有史以來最低投票率,便是一例,反映市民表達意見的方式,就是不參與。

他認為政府不尊重市民的意見,視反對聲音為「軟對抗、陰謀詭計、外國力量」,坦言「政府與市民的之間距離越來越大」,比喻政府像在「迴音谷」裏自彈自唱,自我感覺良好,但市民其實是冷眼旁觀,甚至是以鄙視的態度看待,認為政府只是在自吹自擂、「開派對」。

學者:政府打着「愛國者治港」的旗號清算民意代表 

調查也問及如何看待香港政黨的功能,有50.7%受訪者認為香港政黨不能代表市民的意見,比2021年同類調查的39.3%和去年35.6%大幅上升。而有接近5成的受訪者認為政黨不能有效監督政府。

陳家洛分析,受訪者對政黨的負面評價,是因為「現有的政黨都不能代表他們」。他表示香港人曾在開放、多元的環境下,找到自己的民意代表。但自政府打着「愛國者治港」的旗號清算、關押這些民意代表,剩下的政黨順理成章由建制派主導,演變成自己人的「分贓遊戲」。

他指,現在政黨和政府緊密協作,市民會覺得政黨是政府的「啦啦隊」,不會監察政府,例如政府近年的財政開支「好像提款機一樣很快通過」、區議會改革「捷徑式處理」。他認為政黨要表忠的對象不是香港人,而是欽點他們的機構,即中聯辦、港澳辦等,「開Turbo為香港政府做清道夫、洗太平地」。

陳家洛說,政府或會繼續「活在自己的舒適圈和迴音谷」,以「嗤之以鼻」的態度對待民調結果,但他仍欣賞肯講真話的受訪者。他說:「民調就如拍了一張照片,清晰反映現在的政治生態」。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