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諾貝爾和平獎|國際社會預測黎智英獲獎機會較低 挪威或不願再次冒犯中國

今屆諾貝爾和平獎將於今(10日)下午5時揭盅,提名名單包括《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和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黎智英傳》作者祁福德向《追光者》預測,黎智英獲獎機會不高,因和平獎委員會或不願再次冒犯中國。而「香港監察」創辦人羅傑斯則認為,若委員會想為香港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可將此獎項共同頒給黎智英和鄒幸彤。

黎智英曾多次被提名,對於會否在今年獲獎,撰寫《黎智英傳》的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CFHK)總裁、香港壹傳媒前董事祁福德(Mark Clifford)表示難以估計,但認為若黎智英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意義將是非凡的,將有助於國際社會重新關注香港的政治犯狀況。

他指出,過去幾年黎智英曾被一群舉足輕重的學者提名,包括漢學家林培瑞教授(Perry Link),「我認為他們的目的是讓世人持續關注那些在香港持續抵抗、反抗壓迫的人」。

預料北京反應負面 劉曉波獲獎中方對挪威採激烈反制

然而,若黎智英獲獎,祁福德預料北京的第一反應,幾乎肯定是「極端(extreme)」和負面的,「我們看見了當年中國對劉曉波獲獎的反應」。他續指,劉曉波獲獎後,中國政府在2010年對挪威採取了相當激烈的反制措施,包括拒發簽證給挪威人,以及限制挪威向中國的出口。「我認為挪威的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可能不想再次冒犯中國。」

他預測,黎智英或任何中國和香港異見人士在未來獲獎的可能性較低,「我並不抱太大希望」。儘管如此,他認為黎智英獲得提名很重要,讓國際社會持續將焦點聚集在香港和中國,以及港人和中國人對中共的政治抵抗、持續抗爭和追尋自由的聲音。

他又分享,曾讀過黎智英的一些獄中信,黎表示很高興自己沒有贏得2021年的和平獎,因為他認為那是一種虛榮,「但我知道他將自己視為中國人民爭取自由、反抗壓迫傳統的一部分(he sees himself as part of the continuing tradition of China, as Chinese people’s call for freedom and against oppression)」。

獲獎或添港府釋放黎的壓力 但不保證會影響審判結果

「香港監察」創辦人羅傑斯(Benedict Rogers)同樣指出很難預測獲獎結果,但認為當今世上沒有多少人比黎智英更值得獲諾貝爾和平獎,因為他為香港的民主和自由作出巨大的犧牲,若獲獎將是對他極大的支持和聲援。

黎智英的國安案件正在審訊中,祁福德認為獲獎對審判的影響,仍是未知之數。羅傑斯則覺得會增加北京和香港當局釋放他的壓力,「如果他們繼續關押一位78歲的英國公民,而且這位公民還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繼續關押具有這個身份的人,將會令人非常憤怒」。但他直言,獲獎不能保證會影響審判的結果。

他指出,若黎獲獎,對香港人有深遠意義,因為這個獎不僅屬於黎智英個人,更是屬於整個香港和所有港人,「相信香港境內外的港人,都會認為這是將香港局勢持續保留在國際議程和人們心中的重要一步」。

羅傑斯:和平獎委員會可將獎項共同頒給黎鄒二人

另外,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同樣被提名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羅傑斯指出,鄒也是非常值得獲獎的人,「她是一位極具勇氣的律師,努力不懈地持續舉辦六四維園燭光晚會」。他更推測,若和平獎委員會想為香港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可以將此獎項共同頒給黎智英和鄒幸彤,過去亦有類似例子。

他強調,衷心希望委員會能夠認真考慮黎和鄒的提名,「過去幾年都有香港相關的提名,我認為現在是時候頒發這些獎項了,以肯定香港人的勇氣」。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