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科企向中國出口高科技晶片設備

美國國會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Select Committee on the Strategic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以下簡稱「中共委員會」)於今日發布一項歷時數月的調查報告,揭露美國及盟國企業,包括荷蘭的ASML、日本的東京電子(Tokyo Electron,TEL),以及美國的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KLA和Lam Research等公司,向中國銷售半導體製造設備(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Equipment,SME),不僅助長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更間接資助中國的軍事野心與人權侵害行為。該報告名為《Selling the Forges of the Future》(售出未來的熔爐),強調這些企業從中國市場獲取巨額收益,卻以美國國家安全為代價。

中共委員會由共和黨議員約翰·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R-MI)與民主黨資深委員拉賈·克里希納穆爾(Raja Krishnamoorthi,D-IL)領導。委員會指出,中國正積極囤積半導體製造設備,以實現自給自足,進而在與美國的長期競爭中脫離出口管制。調查始於2025年初,委員會向相關企業發函要求提供資料,但部分企業如Lam Research未能充分配合,引發委員會公開譴責。

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CRS)於2025年發布的報告《U.S. Export Controls and China: Advanced Semiconductors》指出,美國已實施嚴格出口管制,包括對華為等實體的限制,但中國透過第三方設計公司規避管制。此外,2024年11月,委員會曾致函多家半導體製造商,要求限制中國獲取先進半導體技術。

報告詳細剖析美國及盟國企業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貢獻,數據顯示這些企業高度依賴中國市場。2024年,TEL從中國獲取44%營收,Lam Research為42%,KLA為41%,ASML與應用材料則為36%。 2 5 這些企業向中國國有企業(SOEs)銷售SME的規模驚人:2022年銷售額達95億美元,佔整體營收11%、中國營收42%;至2024年激增至262億美元,佔整體營收27%、中國營收69%。

調查揭露,這些企業的客戶包括美國政府認定為國家安全威脅的中國實體,如華為關聯公司。至少五家此類公司為SME製造商的主要客戶。此外,隨著美國加強管制,荷蘭與日本企業對中國的營收反而增加,中國的囤積技術水平略低於管制限度的光刻設備。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