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親揭債務突破92萬億 專家警告財政體系瀕臨崩潰

中國財政部長藍佛安表示截至2024年底,包括國債、地方法定債及地方隱性債在內的政府總債務,已經飆升至92.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專家認為,龐大債務揭示中共入不敷支,日常運作幾乎全靠舉債維持,財政體系瀕臨崩潰邊緣。若發生債務違約,當局可能要透過「印銀紙」應對,隨時觸發惡性通脹與人民幣大幅貶值。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上周五(12日)舉行記者會,財政部長藍佛安在會上公布中央整體債務,其中國債高達34.6萬億元、地方政府法定債為47.5萬億元,地方「隱性債」也有10.5萬億元。這三項加起來,意味中共背負的債務總額超過92萬億元。
地方隱性債成巨型炸彈
所謂「隱性債務」,是指地方政府在法定債務限額之外,透過各種融資平台、城投企業、承諾償還或違規擔保等方式舉債。這類債務猶如不定時炸彈,潛藏在地方財政深處。北京去年曾推行總額12萬億元的「化債組合拳」,並以專項債券逐步替換隱性債務,藍佛安也指此舉成功降低平均利息成本2.5個百分點。
不過,國際評級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今年4月曾警告,中共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利息支出,佔政府基金總支出的比例,已由2019年的2.9%急升至2023年的7.6%,預計到今年更可能再上升到10%,意味捉襟見肘的地方政府,不得不撥出愈來愈大比例的資金去支付利息,陷入難以擺脫的惡性循環。
中共財政捉襟見肘 日常開銷全靠借貸
對於藍佛安公開的這批數據,中國時政評論員章天亮在其《天亮政論》節目中形容,中共財政已經「病入膏肓」,數字背後也隱藏更深層次的結構性危機。
章天亮表示,中國去年全國財政收入為23.4萬億元,其中中央收入佔10.1萬億元,地方收入佔13.3萬億元。中央收入主要來自地方上繳稅收,隨後通過財政轉移支付方式,將資金重新分配給貧困地區,但這筆開支去年也高達10.2萬億元。換言之,中央將所有收入全部下撥地方後,仍需倒貼約1,000億元,導致中央運轉資金嚴重短缺。
除此之外,中央每年仍需支付4.5至5萬億元,用於國防、教育、外交、「一帶一路」工程以及大型政治活動開支。由於財源已悉數下撥地方,這些支出只能依靠不斷舉債應付,因此章天亮直言「中央花的每一分錢都是借來的」,情況「非常可怕」。
恐爆發債務違約 引發通脹與人民幣貶值
章天亮警告,隨着中國經濟持續下滑,房地產業持續低迷,新能源汽車和太陽能面板等產業又面臨全球抵制,出口受阻,中央財政收入難以維持當前水平。若北京繼續依賴舉債支撐龐大開支,將面臨債務違約風險,最終可能要透過大規模印鈔填補赤字,引發惡性通脹與人民幣急速貶值;另一選項則是加稅,但此舉將加重民眾負擔,打擊生產與消費,令經濟陷入更深層次的萎縮。
中國經濟8月加劇放緩
美國智庫「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首席經濟學家張宇涵也指,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目前主要由國有企業支撐,私營部門的投資正在萎縮。國家統計局昨(15日)也公佈,八月零售銷售按年增長3.4%,低於路透社預期的3.9%,而且較7月的3.7%有所放緩。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數據也顯示,中國8月工業產出增長按年放緩至5.2%,是去年8月以來最弱水平。
相關文章
- 國際特朗普重返白宮|中國擬明年發行創紀錄3兆元人民幣特別國債 聯繫匯率或成「新戰場」?2024-12-24
- 港聞「經濟出現一些新情況和問題」 習近平主持會議:樓市要止跌回穩2024-09-26
- 國際中國恒大在美申請破產保護 桑普:如無法完成重組或致資金斷鏈 向國際輸出危機2023-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