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思路改名民思政策研究所 湯家驊:沒有刻意避開民主二字

民主思路昨(15日)公布,即日起改名為「民思政策研究所」,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湯家驊擔任研究所長。他解釋,舊名令社會對其「定位和立場有多少的誤解」,決定改名重塑以政策研究為主的形象,而非政黨。他強調「沒有刻意逃避『民主』二字」,但承認 「民主」二字令外界誤會他們有「某一種政治傾向」,影響中立性和可信性。有資深建制派形容,改名是明智決定,認為所謂「中間派」「兩頭唔到岸」,已無從政空間,「唔再需要佢哋」。
民主思路2015年由湯家驊創立,今年6月剛慶祝10周年。湯家驊表示,恰逢組織踏入第10年,成員討論後決定改名,主要是過去一直有不少人「以為」民主思路是一個政黨,「誤解我們與某個參選政黨有關」,亦誤解其工作重心為選舉。儘管他多年來不斷澄清,也非三言兩語可說清,因此易名加強專注公共政策研究的定位,並非參政組織。
湯家驊:沒有刻意避開民主二字 傳媒「太過敏感了」
對於新名「民思政策研究所」是否「去民主化」,湯家驊重申「沒有刻意逃避『民主』二字」,但有「刻意去加強社會了解我們的工作是在政策研究方面」,名字若用「民主思路政策研究所」會太長,而「民思政策研究所」已涵蓋原有名字,連英文亦是舊名的簡寫,由「Path of Democracy」改為「PoD Research Institute」。他笑言傳媒「太過敏感了」,指出「民思」代表市民所思、代表民主訴求。
雖然非故意避開 「民主」,但湯家驊承認,社會上有人因這二字,認為他們有「某一種政治傾向」,對研究工作的中立性及可信程度構成影響,甚至降低籌款能力, 故有必要將名字「講得清清楚楚」。他披露今年民主思路無法達成每年300萬經費的籌款目標,認為是定位不清晰導致「人家不知道你所籌的款項,是用作研究還是作選舉用途」、「甚至有人覺得捐款給智庫等同於捐款給政黨」。
立法會選舉將於年底舉行,湯家驊否認改名與選舉有關,並強調研究所沒有以任何形式「派人」參選,但不會反對成員參選,只是被動式地接受成員有意願,亦不會阻止他們提及與研究所的聯繫。他透露,有幾名成員已表示有興趣參選,假若有成員提出公開支持拉票、提名或資助等需要,會按情況考慮。
劉兆佳:易名或較能得到愛國陣營接受、籌措經費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分析,民主思路應是不想外界以為組織是「泛民主派」成員,改名「民思政策研究所」後,或許較能得到愛國陣營接受、招收會員、開展工作和籌措經費。
對於全名為「民主建港協進聯盟」的民建聯,劉兆佳則解釋,「民主」二字本身不一定是敏感,視乎如何定義和其歷史背景,是否令人聯想到與「泛民主派」有關係。又形容「民思政策研究所」對民主的理解,給人印象較貼近西方的民主;民建聯的民主則並非用西方的定義,就像中國也說要推動民主,說的是「中國特色民主」。
資深建制派:「中間派」兩頭唔到岸 已無從政空間 狄志遠已經冇乜作用
民主思路一向被外界視為走「中間路線」,《明報》引述資深建制派人士回應,改名是「明智決定」,又認為所謂「中間派」今時今日已無存在需要,直指他們「兩頭唔到岸」,而在「愛國者治港」下,「已經唔再需要佢哋」,再無從政空間。
對於同被視為「中間派」的新思維,該建制人士更估計,該黨主席狄志遠在年底選舉中無法取得提名入閘,稱「佢已經冇乜作用」。狄志遠回應「出局」的說法,認為自己仍有信心可以「入閘」,正積極考慮在社福界競逐連任,並期望派黨友於油尖旺或西貢區參加直選。
狄志遠並不認同無從政空間的說法,解釋中間路線曾經面對困難,但近兩年有改善,「我哋覺得行得舒服咗」,並有很多人鼓勵他們堅持目前具獨特和代表性的路線, 連本來反應一般、目標僅20萬元的籌款晚宴,經傳媒報道反應冷淡後,反而籌得60萬元,相等於兩年經費。
在上屆立法會選舉,民主思路與新思維合作,「拍拖」互相支持對方成員參選,對於今年會否「再續前緣」,湯家驊坦言機會相當低,相信對方未必會想再「拍拖」。他續稱, 目前沒有收到任何政黨邀請結盟。
相關文章
- 港聞民主思路︳一國兩制指數下跌0.5% 湯家驊:議政能力未達公眾期望,市民有目共睹2025-03-12
- 港聞18議員連日促上訴 湯家驊指向法庭施壓不可取2023-08-08
- 港聞新思維晚宴「食檸檬」 零官員出席 狄志遠:不代表年底選舉「入閘」機會微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