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地區最受歡迎仲裁地 香港排名跌出五甲 林定國:部分地方或對香港法律制度「唔充分理解」 甚至「有啲唔準確」

今年中發表的《國際仲裁調查報告》顯示,儘管香港與新加坡並列全球第二最受歡迎仲裁地,但若以分區計,對比4年前香港在全數6區均躋身前5名,今年卻僅於亞太地區登榜首,其餘5區則「五甲不入」。律政司司長林定國今(15日)解釋,過去因地緣政治,可能有部分地方對香港的法律制度不單「唔充分理解」,甚至「有啲唔準確」,需要「講清楚」香港的法治故事,鞏固國際對一國兩制及法律制度的信心。

立法會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今討論香港國際法律人才培訓學院的發展。根據倫敦瑪麗皇后學院今年發表的《國際仲裁調查報告》,雖然香港與新加坡並列全球第二最受歡迎仲裁地,但在非洲、亞太、加勒比海/拉丁美洲、歐洲、中東、北美6個分區排名中,香港只有在亞太地區排名第一,其餘5區的排名均5甲不入;對比上屆2021年的報告,當時香港在全球排第3,卻在全部6個區域皆躋身五甲。

民建聯議員廖長江詢問林定國,香港在各區域排名下滑的原因是否與人才有關,以及未來的應對策略,打算如何向更多地區推廣香港的仲裁服務,實現香港成為國際法律服務與爭議服務解決中心的樞紐。

林定國:部分地方或對香港法律制度「唔充分理解」,甚至「有啲唔準確」

林定國質疑,國際間很多人對於香港法律制度的認識「究竟充唔充分」,認為可能是地緣政治的原因,「有啲地方對於我哋嘅制度唔單止唔充分理解,甚至乎可能有啲唔準確」,因此影響使用香港法律制度的信心。

他續稱,處理方法離不開「講清楚」香港的真實法治故事,讓國際重拾正確認知和充分信心,並鞏固對一國兩制及整個法律制度的信心,進一步才會有信心選用香港的仲裁或其他法律服務。

林定國坦言,在現今國際環境下,要推介部分區域例如北美使用香港的法律服務一定會有較大難度和挑戰,但他不會放棄;但像歐洲大陸則「絕對好有空間」,他會繼續在其他地區爭取更高國際認受性。

人大常委會上周通過修訂《仲裁法》 李慧琼:對香港是非常好的消息

議員一直關注香港成為國際仲裁樞紐的角色,例如上周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新修訂的《仲裁法》,明確開放境外仲裁機構可到中國的自貿區工作,並拓寬涉外仲裁案件的範圍。身兼全國人大常委的民建聯議員李慧琼認為,此舉標誌中國支持更多仲裁機構「走出去、引進來」,對香港是「非常好的消息」。

李慧琼指出,以往香港或境外仲裁機構不能直接進入中國,但修例後可到南沙、前海等自貿區開展仲裁工作,亦期望未來香港的仲裁機構能到大灣區其他城市等更多地方,進行仲裁,進一步發揮香港作為爭議或糾紛解決的一個中心。

國際調解院總部落戶香港

要數近期最矚目的「調解盛事」,莫過於北京大力支持「國際調解院」的總部選址舊灣仔警署、落戶香港,中國外交部長王毅5月底來港出席國際調解院公約簽署儀式,共33個國家簽署公約,並有50多個國家和聯合國等近20個國際組織派代表見證。特首李家超當時稱,香港擁有健全、高效和備受尊崇的法律制度,以及世界級的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專業人才,亦是亞太區最受歡迎的仲裁地,本港會致力與世界各地建立橋樑,積極推廣以調解解決國際爭端的工作。

其後有海外媒體質疑,先進國家和西方國家幾乎缺席公約簽署儀式,反映代表性不足。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