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調查數量大減 多間研究機構近年終止特首及官員民望調查

民意調查、民望這些字眼,過往大家可能常常在新聞聽到,但在現今的社會環境下,部分民調機構不惜大減民調數量,甚至避開「民望」等敏感議題。2月宣布無限期擱置所有自費研究的香港民意研究所則形容,「紅線處處」令機構和受訪者卻步;香港研究協會就表示,去年終止特首及官員民望調查,是避免民望被「有心人」利用「嘩眾取寵」。中大學者李立峯憂慮,若連不太敏感的政策都缺乏民調,或影響政府制定政策時評估民情。
香港民意研究所、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以及香港研究協會,過去是本港最主要的民調機構,統計顯示,三間研究所公開發表的民調近半年愈趨減少。以香港研究協會為例,去年曾發表14份調查結果,包括「市民對特首、司局長及特區政府滿意度評分調查」、「市民對2024年特首李家超《施政報告》的期望調查」等;而今年截至7月底,僅發表過3份報告,包括「市民對利是錢及新年消費的意見調查」、「市民對2025至26年度財政預算案的期望調查」及「市民對社會發展概況的意見調查」。
香港研究協會:政治性民調的社會價值「值得商榷」
協會自2005年展開的特首及官員民望調查,去年宣布終止該民調,主席蘇祉祺向《明報》解釋,社會「由治及興」後環境改變,市民對政治關注度大減,「政治性民調」的社會價值變得「值得商榷」。他形容,「以前政治張力很強,大家很關注議席、選舉、特首民望,現在整個社會變了,市民的關注點已經不在這」。
蘇祉祺表示,民調結果會被「有心人」利用,希望避免官員民望被利用來「嘩眾取寵」。他指出,近年在民調中自稱支持「民主派」的受訪者比例,較2019年前明顯下降,憂慮民調只能代表「建制派和偏右一點的數據」,影響代表性。
同時,協會亦已終止立法會議員民望調查,蘇祉祺解釋,民主派幾乎絕迹議會,議員也不如往昔般着緊民望,「很多議員的表現,大家見到有些不是很突出,曝光度很低」,因此要市民評價其表現的確困難。
蘇祉祺透露,協會去年開始轉型,加強深度、長期的政策研究,並會繼續就23條立法、垃圾徵費等重要政策做民調,認為政策議題的民調更能如實衡量管治表現。他又慨嘆,本港民調發展處於低潮,經濟不景不利籌款,但他強調專業民調具價值,非坊間問卷調查、大數據可取代,相信政府仍會看重民意,期望當局能重視民調價值,加強與民調機構合作互動。
香港民意研究所:「紅線處處」令機構和受訪者卻步
至於香港民意研究所,過去一直定期公布特首、司局長及政府民望,而自2002年起、每半年也會發表民情指數。惟近年經歷風波,如2023年中,民研原定發布「六四民調」,但指「因應相關政府部門經過風險評估後的建議」要叫停,其後再宣布取消或不公開「身分認同」、「兩岸問題」等定期調查題目。至去年,再擱置「政治團體民望」、「紀律部隊民望」、「行政會議成員民望」和「特區成立周年」等民調。
去年12月24日,曾擔任香港民研前副行政總裁的鍾劍華被香港警方國安處列為通緝人士;而今年1月,主席兼行政總裁鍾庭耀及兩名職員被國安處人員帶走協助調查,並搜查鍾的住所及民研辦公室。保安局長鄧炳強當時強調,調查不涉及香港民研的民調工作。 至2月,民研宣布即日起無限期擱置所有自費研究,日後將會轉型甚至結業,更表示歡迎有心人士洽購或接辦。
鍾庭耀接受《明報》訪問時稱,除了公開民調,近年研究機構內部參考的民調同樣大減,認為「紅線處處」令機構和受訪者卻步,「我們的發展空間、活躍程度和研究種類,本身就是香港社會的一項重要指標」。
他重申「尊重科學是所有社會的出路」,會盡量保存技術和數據,當社會再次需要時,「會以最合情合理合法的方式,分享我們的經驗」。
中大學者:欠缺民調影響政府制定政策時評估民情
中大亞太研究所是現時剩餘唯一定期公布特首及官員民望的機構。本月初,《大公報》以頭版報道質疑亞太研究所5月公布的特首評分只得46.1分,與《星島日報》6月發表,指7成市民對特首表現感到滿意的民調有數據落差,批評研究所以「學術」外衣包裝來「唱反調」。
報道又點名研究所兩名高級研究員侯儒楷及蕭新煌,分別是「反華推手」及「台獨分子」。中大其後稱兩人所任並非受薪職位,已終止聘任,並重申會嚴格遵守《國安法》。
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分析,近年民調回應率下跌導致成本上升,社會亦可透過網絡大數據等新方式了解民意,減低傳統民調的需求。他指出,政策討論近年減少,削弱做民調的誘因,過去不少民調由智庫、非政府組織、政黨等委託,公民社會萎縮亦有影響。
李立峯坦言,民調反映民情,「如果沒有(民調),有時大家得個估字」、「制定政策的時候都少了些紮實的參考點」,若連不太敏感的政策都缺乏民調,影響政府制定政策時評估民情;而官員民望等長期民調則具重要學術價值,有助分析長遠發展和理解社會轉變。

相關文章
- 港聞國際被通緝學者鍾劍華宣布成立「海內外香港人民意研究計劃」 同日較早妻兒被帶走2025-01-15
- 深度港聞深度|傳媒機構「聯同」警方做民調、出報道 資深傳媒工作者憂削媒體公信力 學者質疑合作模式欠透明度2024-09-19
- 港聞中大民調:逾6成受訪市民對政治乏興趣 學者:政府「文攻武嚇」 巿民表達不符政府意見感高風險202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