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權報告|《國安法》陰霾下 香港自由與法治面臨全面失守

美國國務院發表《2024年度人權報告》指,香港的人權狀況在過去一年持續惡化,北京與港府聯手摧毀香港的自治與政治自由,包括任意逮捕及拘留、跨境打壓海外港人、嚴重限制言論及新聞自由、人口販運,以及嚴重打壓工會自主與勞工權益等。報告同時狠批港府對此幾乎毫無作為,導致追究官員的問責制度蕩然無存。

這是美國總統特朗普1月重返白宮後,國務院發表的首份人權報告,當中關於香港的篇幅全長22頁。報告開宗明義指出,港府持續引用《香港國安法》、2024年3月實施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基本法》第23條)和其他法例,起訴和平表達政治觀點人士,並且限制公眾自由地批評政府。

公民自由空間持續萎縮

《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明確將某些定義含糊的言論列為犯罪,並將煽動罪的最高刑期由兩年提高至七年。報告舉例28歲男子諸啟邦由於身穿印有「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標語的T恤,去年9月被判監14個月,成為《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生效後首批定罪案例之一。

《國安法》對公民社會的打壓更延伸至集體記憶。去年5月,國安處人員拘捕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及其母親等共8人,指控他們組織悼念六四燭光集會,是《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生效後首批拘捕個案,意味紀念活動也會被當局視為國家安全威脅。

在學術與文化領域,言論自由同樣受到嚴格限制,例如國安教育成為各級學校的強制課程,所有公立學校必須限制校內政治表達與活動,公立圖書館、學校及大學為符合《國安法》而自我審查館藏,甚至將天安門事件相關資料列為「特藏」。去年7月,香港書展將區家麟的《最後的信仰》與邵家臻的《字裡囚間》等至少8本「敏感」書籍下架。

新聞自由斷崖式下滑

報告同時詳述香港新聞自由所面臨的嚴峻挑戰。香港記者協會去年8月的調查顯示,會員對新聞自由的評分連續第五年下降,僅得25分(滿分100分),而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的《國安法》審訊,以及多名外國記者被拒入境,都是新聞自由下滑的原因之一。獨立媒體的運作空間進一步收縮,內容疑遭持續監控。

港府還利用《國安法》、《社團條例》和《職工會條例》打壓獨立工會及其聯會。根據「香港勞權監察」的報告,2021至2023年間,共有218間工會被迫解散或註銷登記,而2018至2020年間同類個案只有11宗。前職工會聯盟總幹事蒙兆達,更因為參與國際勞工運動而被通緝,反映《國安法》的影響力無分國界。

任意拘捕與長期還押

在《國安法》下,任意拘捕與長期拘留已成為常態,自2020年起因《國安法》及煽動罪被檢控的136人與5間公司中,有104人被拒絕保釋。港府還長期單獨監禁黎智英、鄒幸彤及部分「47人案」被告,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及生命構成嚴重威脅。

報告還點名港府跨境打壓海外港人。2023至2024年間,港府兩度發出通緝令,合共通緝19名流亡海外的民主人士,並懸紅每人100萬港元。當局更取消羅冠聰、劉祖廸、鄭文傑等流亡人士的特區護照,禁止港人向他們提供資助或租賃物業,已有至少4人因訂閱相關網上平台而被捕。外交部駐港公署則表示,美國借所謂「年度人權報告」抹黑香港,任何外國勢力干涉都是枉費心機。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