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SEE|左媒批《追光者》進行「意識形態」宣傳戰 慎防「硬對抗」「立體攻擊」

《追新聞》同《光傳媒》上周宣布合併,呢幾日都有唔少中外行家報道,不過阿絲就特別欣賞其中幾篇評論,對2025年嘅香港嚟講真係意義深遠,非常值得我哋一齊反思。

咁多篇評論,其中《大公報》評論文章尤其出色,以「反華網媒整合謀不軌 堅決懲治不容為禍香港」為題,配以「小畫家」式紅色幼交叉本地網媒報道圖片,令人眼前一亮。評論指《國安法》出台後,反中媒體大洗牌,「化整為零」大打「網絡游擊戰」,近年香港嘅政治爭議事件背後就有呢啲媒體煽風點火。

評論話「反中網媒」合併有兩大「圖謀」,一個係資源整合,另一個更重要嘅圖謀係整合反中勢力嘅網絡輿論力量,「以準備接下來的新對抗」。《追光者》宣布眾籌400萬,組成10幾人團隊,評論話呢個數字係用嚟「迷惑外界」,「淡化自身實力」,以此「掩飾真正財源」,仲話合併後嘅骨幹、人手同關注度已「接近《立場新聞》規模及影響力」,「奇貨可居」點可能無資源咁話。

阿絲真係喊咗出嚟,實在太感動喇!新平台係「奇貨可居」實在非常抬舉,希望廣大讀者同大公報評論一樣,相信我哋嘅專業同能力,我哋一定不負眾望,繼續努力。

成立時間點係「司馬昭之心」:民情易被挑動 發動「軟對抗」攻勢

評論又表示,新平台嘅目的唔係為咗做新聞,成立目的係「配合反華勢力」,針對中國同香港進行「意識形態」宣傳戰,《追光者》唔係為咗提升新聞質素,而係有所圖謀,喺呢個時間點成立,就係「司馬昭之心」。

而呢個所謂嘅時間點係咩呢?評論就話係「香港正進入由治及興的關鍵階段,經濟雖然顯露增長動力,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但同時亦面對經濟轉型以及外圍經濟挑戰」,民情喺呢個時候好易被挑動,被人炒作新聞抹黑香港,打擊社會信心。仲有!下半年又有全運會噃!仲有!立法會換屆選舉,《追光者》呢個時候成立就係「整合反中宣傳勢力」,發動新一輪「軟對抗」攻勢。

阿絲又想喊喇,《光傳媒》過去都好努力報道立法會新聞,但事實係,讀者實在對立法會無興趣啊,哭哭。亦時常有網民留言,話依家已經無人想睇立法會新聞,無人想知立法會發生咩事。咁嘅情況下,阿絲都唔係好清楚可以點樣進行「意識形態」宣傳戰,都好想請教返評論作者,有咩辦法可以令香港人重拾對政治新聞嘅興趣,實在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媒體組織具群眾基礎 煽動年輕人 對國家進行輿論攻擊

《追光者》除咗獲得《大公報》青睞外,《巴士的報》同《橙新聞》都有點名關注。《巴士的報》評論話三大「黃媒」改頭換面、借新檔口「還魂」,話圈中朋友搜尋《光傳媒》同《追新聞》底細,發現內裏除咗前《蘋果》同《立場》嘅「編採人員」,仲有被國安處通緝嘅人物,咦?黑人問號。

評論指練乙錚係《光傳媒》顧問,又來個黑人問號。Mark Clifford同Steve Vines就啱嘅,不過Vines就串錯咗做Vince。另外《橙新聞》評論就指,新平台顯然針對港府,甚至針對國家,海外營運避開《國安法》,係一種「軟對抗」,甚至為未來「硬對抗」埋下伏筆。

評論更指「這些媒體組織具備群眾基礎、組織架構及媒體資源,能煽動年輕人、散播謠言及歪曲事實,對國家及特區進行輿論攻擊」。阿絲表示言重了,多謝賞識。評論表示海外媒體嘅行動係對國家嘅「立體攻擊」,強調政府要保持警惕,保障國家安全和特區穩定發展。

阿絲孤陋寡聞,「硬對抗」同「立體攻擊」比較少聽,日後還請各位媒體評論先進多多指教,就此告退。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