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港媒合併組《追光者 PULSE HK》 眾籌集起動資金 創辦人胡力漢冀成香港人國際媒體

兩大海外港媒《追新聞》與《光傳媒》,聯同前《自由亞洲電台》粵語組成員舉行聯合記者會,宣佈合併籌組新平台《追光者 PULSE HK》。創辦人之一胡力漢表示,希望《追光者》成為香港人的國際媒體,將中國與香港的真實面貌帶給國際觀眾,讓香港傳媒「喺國際社會、亞洲有番一個席位」。他計劃透過眾籌募集400萬港元起動資金,呼籲海內外港人支持。
以英國為基地的《追新聞》與在台灣的《光傳媒》,周五(8月1日)在台北華視國際媒體採訪暨交流中心舉行聯合記者會,由《光傳媒》總編輯梁嘉麗、前《蘋果動新聞》主管李家聰現場主持,《追新聞》董事楊穎宇、前《自由亞洲電台》粵語組主任胡力漢在線上出席,記者會以兩文三語發表。
李家聰表示,過去數年海外港媒紛紛成立,但資源有限,他一直希望推動不同媒體整合成為更大的力量,數月前跟梁嘉麗提起一拍即合。代表《追新聞》的楊穎宇相信,今次合併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讓我們可堅持追逐黎明前的曙光,跟志同道合的同業結合,成為一把更有力的聲音」。
《追光者 PULSE》成立後,將會在台灣、英國及北美三地設立分社,每天提供視像整點新聞報道,以及深入的中國新聞專題、財經分析,並特別計劃設立「英語組」,以英語報道香港本地及國際新聞。新平台打算組成一支16至18人的專業新聞團隊,預計每月開支約50萬港元,長遠靠讀者訂閱、YouTube 及廣告收益達致收支平衡。由於背後並無大金主,團隊打算透過眾籌募集400萬港元作為起動資金,開台第一年目標有4,000人訂閱課金。
跑中國新聞多年的胡力漢日後將出任《追光者 PULSE》總編輯,他表示昔日香港記者在亞洲是數一數二,出差採訪時若人家知道他們是香港記者都會讚不絕口,國際社會亦特別喜歡透過香港傳媒了解中國,因為香港人受過西方教育,處理中國新聞時較客觀及批判。惟近年因為政治與經濟原因,香港傳媒受到很多限制,海外港媒亦因資源所限未能發揮太大影響,所以他一直希望有一個屬於香港人的國際媒體,可以在亞洲以至國際社會佔一席位。
胡力漢表示,新平台團隊集合了身在海外、過去二三十年的香港新聞精英,他有信心若有足夠資金開台,將可以兌現承諾,呼籲海內外港人支持。
新平台邀請了多位港、台兩地的學者及資深傳媒人擔任顧問,包括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客席研究員陳健民、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前系主任張燦輝、台灣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黃兆年、台灣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管中祥、中國問題專家林和立、資深傳媒人程翔、《信報》前主筆練乙錚、《端傳媒》前總編輯李志德等。
被問到政治風險,會否擔心日後被港府指為「軟對抗」,胡力漢強調,新平台不是任何陣營的宣傳工具,不會宣揚任何政治理念,是一個中立的新聞機構,只會按專業判斷做新聞。梁嘉麗坦言這些政治風險不是由她決定,作為新聞工作者亦只能被動地被政權標籤,但她所做的一直都是專業新聞報道,也是過去多年來做記者的態度,強調自己「光明磊落,問心無愧」。李家聰指新平台並非要與當局對抗或觸碰任何法例,只是以過去二三十年的專業態度報道新聞,但強調不會刻意迴避報道某類議題。
對於身在海外如何在地報道中港新聞,胡力漢表示,報道中國新聞從來不是靠是否有人身在中國大陸採訪,而是取決於人際網絡的消息,「中國實在太大,不可能像新華社般每個城市都有人」,所以無論是中國或台灣的媒體,其實都是靠各自的網絡關係來報道中國新聞。梁嘉麗亦強調,海外港媒與身在香港的媒體並不是競爭者,而是作為一個「補充」角色,填補在香港無法報道的空間。
多謝支持《追光者》,GoFundMe:https://www.gofundme.com/f/pulse-hk-pulse-hk-crowdfunding-a-new-platform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