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  

《自由亞洲電台》:香港貨物首次與中國產品並列 被美國加徵關稅

美國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後,中美貿易戰隨即展開,美國昨(4日)起對中國所有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自由亞洲電台》取得美國政府文件,指當局首次表明所有由香港製造、進口及轉口的商品,與中國產品並列,都要正式報關及加徵關稅,並引述學者分析,這反映香港失去作為貿易國際轉口港的獨特地位。美國郵政同日表示,暫停接收由中國和香港寄出的包裹,信件暫不受影響,但未有交代原因。

《自由亞洲電台》披露的文件由美國國土安全部(DHS)及海關邊境保護局(CBP)共同發布,有關加中國貨品額外關稅的新措施細節,當中首次列明對香港同樣加徵關稅。

取消低價值關稅豁免 金額高低均需交新關稅

文件清楚指出,除了旅客前往美國隨行攜帶的個人行李、捐贈及人道救援物資外,所有來自中國及香港的產品都要額外徵收10%關稅。而原本價值低於800美元的貨物可享有「低價值關稅豁免」亦會被取消,即同樣需繳額外關稅。在新措施下,無論金額高低,等於所有由香港寄出的郵件均需申報及繳稅,勢必增加商界出口美國的成本。

美國郵政暫停接收中國及香港寄出的包裹

同一時間,美國郵政宣布由4日起,暫停接收來自中國和香港的入境包裹,措施將持續至另行通知,信件則不受影響,但未公布實施原因。外界揣測,此舉與新關稅及取消豁免低價值關稅有關。

學者:香港失去獨特國際貿易轉口港地位

香港過去享有「獨立關稅區」待遇,《自由亞洲電台》引述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研究員張崑陽(Sunny Cheung)分析,美國將香港與中國並列意指「只要掛上香港的名號,就視為等同中國」,反映香港已失去獨特的國際貿易轉口港地位,未來香港作為連接中西橋樑的國際物流和貿易角色將受到重創。

中國難再以香港名義逃避美方制裁

在新關稅下,其中一個矚目議題就是中國難再以香港名義逃避美方制裁。報道指出,中國商品以往長期利用香港獨立關稅及國際轉口貿易中心的地位,經香港轉口到美國避稅,但這次美方明確表示嚴查透過香港來規避關稅的行為,更表明若根據原產地證明、訂單、裝箱貨單等供應鏈文件,足以判定商品來自中國或香港的話,均需繳付新關稅。

文件又指出,如果商品主要由中國或香港製造、組裝或加工,即使經新加坡、台灣、韓國等第三國轉運,仍有機會被視為中國或香港產品,要交額外關稅,但整份文件均沒有提及澳門。

張崑陽認為,由此可見美國政府對香港事務掌握得「非常透徹」,各部門都十分了解香港已被中國政府全面掌控,「訊息是很清晰。香港是一直作為中國主要的轉運港,亦不被中國關稅所影響。現在香港亦包括其中,可見是為了堵塞漏洞,亦釋出更強硬的訊息。對中國施加更大阻嚇作用」。

他又預期,中美互相反撃,在雙邊關係逐漸惡化的形勢下,香港被美國制裁的程度可能會不斷擴大,「至於(美國政府)對香港要做到多大程度,仍有很大空間。包括之前曾提及的聯繫匯率制度,今次只包括由香港或中國製造,嚴格而言要再升級的話,可以是無論何國商品,只要以香港作為轉運港,亦可加徵關稅,這會是更核彈級的打擊」。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