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使館付費透過華僑在菲僱用網軍 媒體人:台港澳是首批受害者

《路透社》昨日(6日)發表專題報道,揭露中國在菲律賓透過當地華僑成立網軍公司及親中網媒,試圖操縱輿論,削弱菲律賓政府在南海爭端上對抗中國的立場。有菲律賓前官員認為,中國為了部署攻台,鄰近台灣的菲律賓因而成為資訊戰的目標之一。有台灣資深媒體人指,中國在菲律賓發動的資訊戰並非首見,香港、台灣或者澳門,都是「第一批受害者」,目的都是為了影響當地政治,達致「親近中國,遠離西方」的戰略目的。

報道指出,中國透過菲律賓華僑李品(Paul Li)成立「無限傳媒」(InfinitUs Marketing Solutions)公關公司,實際作為網軍基地。李品今年4月曾遭菲律賓參議院傳召出席聽證會,委員會出示中國大使館支付給「無限傳媒」的支票副本,指控他是收受北京資金,利用網軍散播假訊息,攻擊菲律賓政府及反對北京的政治人物。

李品當時否認公司受中國委託散播假訊息,但《路透社》取得內部文件及訪談前員工,證實「無限傳媒」有系統僱用網軍,為中國形象洗白,以攻擊菲律賓政府及美菲關係。

|網軍定期向使館報告 集中攻擊反中議員

根據路透社取得的一份2023年8月的員工合約,「無限傳媒」指示員工使用假扮成親北京的菲律賓人網絡帳號,目標是「引導Facebook和X上的輿論」,打擊菲律賓現屆政府形象及散播疑美論,並定期向大使館提交工作進度報告。

另一份2020年的工作報告顯示,一個由「無限傳媒」操縱、使用年輕男子相片的「Vince Dimaano」帳號,帶領網軍在中菲南海爭端上支持中國海警,反對政府與中方持續對抗,Vince又稱讚科興疫苗比西方國家的疫苗更為有效。

而一份去年11月的報告則揭露,網軍湧入時任國會議員Robert Ace Barbers的社交平台,群起攻擊他在南海議題上的對華強硬立場,後來更誣蔑Barbers與販毒集團有關。Barbers向路透社表示,這些操作旨在影響民眾投票取向。同一份報告亦顯示,網軍製作影片批評美國在菲律賓部署中程導彈發射系統。

|成立網媒 為親中政治人物宣傳

路透社亦發現,「無限傳媒」另外成立名為《Ni Hao Manila》(你好馬尼拉)的親中網媒,該媒體發布影片強調北京的海軍實力,並批評菲律賓與美國的戰略合作,網軍亦積極分享相關內容,該網媒又經常增加「中菲相知獎」得獎者的曝光率,並推廣他們發表的親中內容。該獎項由中國大使館資助的「菲中了解協會」(APCU)於2021年設立,獎項價值850美元至3,440美元之間;得獎者包括反對美國駐軍的副省長Manuel Mamba,以及副總統Sara Duterte(前總統杜特爾特女兒)辦公室主管Regina Tecson。

智庫組織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中國調查與分析主管Bethany Allen分析,菲律賓的案例符合中國典型資訊資式,她指這些網軍帳號會在不同的網絡平台上推廣「快樂美好的中國」(happy nice China)形象,有時更直接夾雜政治內容,這些帳號很有可能都有中共背後的資金贊助。

|「讓菲律賓順從」 台媒體人:台港澳是首批受害者

前菲律賓國家安全委員會助理處長Jonathan Malaya認為,菲律賓與台灣地理鄰近,因此對中美的戰略重要性亦日益增加,中國對台灣的野心更使菲律賓難逃到資訊戰衝擊。

熟識中國網軍情況的前自由亞洲電台事實查核實驗室主任李志德指,中國在菲律賓發動的資訊戰並非首見,他指:「香港、台灣,或者澳門,都是第一批受害者,我們先受害以後,他們(中國)覺得這個方法可用,於是…開始部署到其他國家」。他指目前台灣同樣出現一些來自境外資金支持的假本地媒體,以及網軍,對政治人物或候選人針對性攻擊,他提醒民眾「對於可能有不正常動機的言論,永遠心懷警覺」。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