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2024年大事回顧

2024年大家過得怎樣?在盛事之都、熊貓經濟、北上消費以外,香港還發生了甚麼事?《光傳媒》為今年做一個總結,包括23條立法國際關注「非法操練」罪和域外效力、香港駐倫敦經貿辦爆間諜案、歐美各國倡取消HKETO特權、一年5名海外非常任法官「跳船」、美國加強制裁港企、香港從「國際金融中心」淪為「洗黑錢樞紐」、記者遭「愛國人士」滋擾新聞自由每況愈下。這一年海內外港人都面對不同困境,香港在國際社會的位置亦有顯著改變,平安夜原本準備「收爐」,港府卻在此時再次以「100萬懸賞通緝」7名流亡港人。《光傳媒》祝願海內外香港人平安,迎接2025年。

「23條立法」:國際關注「條例含糊」 具域外效力

《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基本法》第23條)立法於3月8日正式刊憲。草案於香港第七屆立法會完成首讀,並於3月19日經二讀和三讀獲得通過。法例出台後,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23條亦在境外發揮一定影響,其中條例建議修訂「非法操練」罪,禁止未經批准參與境外勢力策劃的操練,並或具「域外效力」。移居外地、持雙重國籍需服兵役或參與外地民防訓練的港人,或會面臨刑責。港府曾回覆《光傳媒》查詢,強調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未退出中國籍者將受新例約束,不享豁免。

前港督彭定康在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的聲明中形容23條「在香港人權與法治的棺材釘下一根大釘」。另外,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和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CFHK)亦聯同英國、美國、加拿大、歐盟、韓國等81名國會議員和公眾人士發表聯署聲明,促請美國政府制裁港府官員。

香港警方則於6月4日首次以23條拘捕包括鄒幸彤等六名人士,指控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煽動憎恨」北京的言論。

「香港經貿辦」:倫敦間諜案 歐美倡議取消HKETO特權

英國警方於5月13日公布,一名香港駐倫敦經濟貿易辦事處行政經理及兩名受僱於英國內政部的執法人員,因涉嫌觸犯英國國安法被起訴。 然而,案件還未正式進入審訊,涉案的Matthew Trickett在開庭後一週陳屍在倫敦一個公園,死因不明。

此「間諜案」引發國際關注,討論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會否成為各國國家安全漏洞。美國眾議院在9月10日以壓倒性票數通過《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認證法》,要求行政部門在30天內決定是否繼續給予三間香港經貿辦在美的特權。香港政府發表聲明譴責美方,指其藉此法案抹黑香港國安法與人權。中國外交部亦警告,若美方繼續此舉,中方將採取反制措施。

歐洲議會也在11月28日採取相關措施,呼籲歐洲理事會對特首李家超及中港官員實施「針對性制裁」,撤銷香港的優惠關稅待遇,並審視香港駐布魯塞爾經貿辦事處的地位。

「海外法官跳船」:海外非常任法官離任潮

香港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今年現離職潮。今年有5位海外非常任法官離任,包括澳籍紀立信(Anthony Gleeson)、英籍岑耀信(Jonathan Sumption)、英藉郝廉思(Lawrence Collins)、加籍麥嘉琳(Beverley McLachlin)以及英籍范理申(Nicholas Phillips)。翻查資料,2020年《國安法》實施前有15位,但現時終院只餘下6位海外非常任法官。

岑耀信和郝廉思原定任期分別至明年及2026年,但兩人提早辭去該職位。岑耀信於離任後在《金融時報》撰文提及「泛民主派初選47人案」,指出其中14名不認罪被裁定「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罪成的裁決站不住腳。他還指香港正走向極權主義,法治在政府高度干預下受到嚴重損害。香港政府隨後發稿譴責岑耀信,指責他「背叛」香港法官。

「國際笑話」:「杜拜王子」家族風波、美斯不落場

港府今年推動不少新政策,提升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地位,但屢次出現尷尬情況。2023年出台的《香港發展家族辦公室業務的政策宣言》,目標為2025年吸引200家全球頂級家族辦公室來港。今年,杜拜王子阿里(Sheikh Ali Rashed Ali Saeed Al Maktoum)宣布將投資5億美元(約39億港元)在港設立私人家族辦公室,原定於3月28日舉行啟動禮,卻在一晚前「緊急改期」。隨後有媒體發現阿里曾是歌手、非直屬皇室成員,最終家族辦公室計劃未落實,港府被批評未進行充分審查。

同時,港府又積極發展「盛事經濟」,邀請美斯領軍的邁阿密足球隊來港進行表演賽。7月4日的比賽,球迷期待一睹美斯風采,惟美斯最終未有落場,球迷大失所望,紛紛大喊「回水」,更有球迷形容此場比賽為「世紀大騙案」。

美國制裁:從國際金融中心變成「洗黑錢樞紐」

今年香港企業多次捲入美國的制裁行動,有海外智庫直指香港已由「國際金融中心」淪為各國「洗黑錢樞紐」。

美國財政部在8月公佈制裁名單,將5名港人及7間香港公司列入其中,指他們透過設立在香港的公司協助伊朗軍方採購軍事零件。同月,美國再進一步制裁近400間與俄羅斯相關的企業及個人,其中23間香港公司及一名港人被指涉及協助俄方採購軍事物資及規避制裁。《光傳媒》調查發現,部分「香港公司」實際辦公地址位於中國。

美國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於11月致函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質疑香港已成為「洗黑錢及協助規避制裁的重要樞紐」,要求全面檢討美國對港的金融政策。

美國財政部高層官員Jesse Baker在本月訪港會見金管局及多家金融機構代表時,明確警告滙豐、中銀香港及渣打等銀行不得與俄羅斯進行任何貿易往來,並強調將進一步加強對俄制裁措施。這些事件突顯香港在國際金融博弈中的敏感角色,也為其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未來蒙上陰影。

「新聞自由」 :記者遭「愛國人士」滋擾 立場案前總編被判罪成

《立場新聞》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案,經歷56天審訊,法官郭偉健終裁定三名被告,包括前《立場新聞》總編輯鍾沛權、前署任總編輯林紹桐及《立場新聞》母公司Best Pencil(Hong Kong)Limited罪名成立。無國界記者(RSF)強烈譴責裁決,指此案立下一個危險先例,而國際特赦組織中國事務主任布魯克斯(Sarah Brooks)則發表聲明,指這是香港新聞自由黑暗的一天。

除了「立場案」的裁決對新聞自由構成影響,民間也出現明顯針對新聞工作者的打壓。今年7月,香港記者協會在6月22日選出新一屆執委和主席,但在當選後不足一個月後, 主席鄭嘉如就被任職的「華爾街日報」因「架構重組」為由而解僱。

記協在8月發聲明指數十名記者受滋擾,其家人及家人的僱主收到自稱「愛國人士」發出的匿名恐嚇,試圖威嚇記者放棄新聞工作,滋擾事件更愈趨頻密,行為亦趨嚴重,受影響記者和機構包括13間國際及本地媒體和兩間新聞教育機構。

根據記協今年公布的《2023年度新聞自由指數調查報告》,新聞從業員對新聞自由的評分只有25分,創2013年調查以來的新低,當中九成人認為《基本法》第23條立法對新聞自由造成損害。

離不開運動的政治: 奧運港隊的政治立場

港隊在今年巴黎奧運取得佳績,共得6面獎牌,但體育殊榮以外,運動員的政治立場也引起熱議。

劍擊金牌得主江旻憓在北京人民大學攻讀法律碩士的論文曝光,題目為「透過『佔中事件』反思香港特區選舉制度完善路徑」,引起網民質疑她的政治立場。保安局長鄧炳強則強調,江旻憓非常支持政府,狠批有「小人」挑剔和攻擊她。江旻憓在奪冠後宣布退役,隨即出任賽馬會公司事務部對外事務助理經理。

「跨境鎮壓」:懸賞通緝、撤銷特區護照

香港政府於12月刊憲,列郭鳳儀、許智峯、邵嵐、許穎婷、郭榮鏗、袁弓夷及任建峰為「危害國家安全罪行」的「潛逃者」,並實施四項包括「撤銷特區護照」、「禁止提供資金等或處理資金等」等措施。

港府亦在平安夜當天召開記者會,宣布再以100萬港元懸賞通緝多6名海外港人,包括前理大教授、香港民意研究所前副行政總裁鍾劍華、藝人鄭敬基、前「學生動源」召集人鍾翰林、前新聞工作者何良懋,以及「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成員劉珈汶及「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CFHK)成員張晞晴。

鍾翰林接受《光傳媒》訪問時指「通緝沒有實際意義 ,是『姿態』」; 19歲的最年輕被通緝者張晞晴則指仍會繼續做倡議工作,通緝令反而給她一個肯定,「即是我的工作沒有錯,能夠對準政權」。曾當選區議員的劉珈汶強調,2019年無懼警方鎮壓,今天也不會因為「一紙通緝令」和「100萬懸紅」而退縮。

熱門文章